长久以来,我们的努力目标一直局限在设法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
现在请超越这个目标,暂时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有办法在一开始就能预防1型糖尿病,那该有多好?过去30年的研究指出,也许我们的确已经有能力预防1型糖尿病。
如果你认为1型糖尿病是遗传造成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请继续读下去。
针对同卵双胞胎的研究已经推翻了这个旧观念。同卵双胞胎具有相同的基因,所以才有相似甚至相同的容貌特征。假如这种疾病单纯由基因造成,那双胞胎都应该会发病,但1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并非如此。如同我在第1章所述,即使是同卵双胞胎,若是其中一位患有1型糖尿病,另外一位也患有该病的概率不到40%。
因此,即便这种疾病和基因有关,但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1型糖尿病并非单纯是遗传性疾病,一定存在某根导火索,让疾病在幼儿早期的生活环境中就悄悄潜伏了。
多年来,研究人员都知道 1型糖尿病发生的原因在于免疫系统攻击并摧毁胰腺负责分泌胰岛素的细胞。 当然,免疫系统是针对细菌、病毒和癌细胞的“防护网”,它不应该攻击健康的身体组织,但这正是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的情况。
为了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让我们先对免疫系统有个基础的了解。各司其职的白细胞是免疫系统复杂防护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白细胞负责吞噬和杀死入侵人体的细菌;有些则负责产生抗体,抗体是种分子,它们会像鱼叉一样,附着在入侵的生物体表面,并指挥免疫细胞予以攻击。
患有1型糖尿病的原因是免疫系统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它去攻击并摧毁了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因此研究人员称之为自身免疫病。
为什么会这样呢?1992年,加拿大和芬兰的研究人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份重要的报告。研究人员从142位刚被诊断出罹患1型糖尿病的幼儿身上采取血液样本,他们检验后发现,每个幼儿身体内都有一些准备攻击牛奶蛋白的抗体。这些抗体是为了婴儿配方牛奶里面的酪蛋白而产生的,但不知为何,这些抗体竟也攻击负责分泌胰岛素的细胞。
现在谜底才终于被揭晓,原来 部分酪蛋白的生物化学构造和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完全匹配。 本是摧毁酪蛋白的抗体,由于无法辨别这两者,才会去攻击那些产生胰岛素的细胞。结果,胰腺的细胞最终被“战友的炮火”摧毁。
这项研究和其他研究提出了一种导致1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当一个出生不久的幼儿喝下配方牛奶时,部分牛奶蛋白从消化道渗透到血液中,幼儿的免疫系统将牛奶蛋白视为外来物质,于是产生抗体来攻击它们。不幸的是,这些抗体的攻击对象不只是牛奶蛋白,还包括在胰腺中负责产生胰岛素的细胞。
秘诀15
小心鸡蛋,1颗蛋黄含有的胆固醇和227克牛排含有的胆固醇一样多。
这种破坏性过程可能是渐进的,当所有产生胰岛素的细胞都消失殆尽时,1型糖尿病就发作了。研究人员认为,由于成年人的消化道已经发育成熟,因此不会允许牛奶蛋白从小肠壁渗透到血液中,但对于幼儿而言,这些分子很容易渗透。
这项研究指出,对许多儿童来说,防止1型糖尿病的方法之一,就是避免在出生后的几年里食用牛奶。不用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父母和儿科医生都对此一无所知,幼儿当时都是喝以牛奶做成的配方牛奶,其实现在的情况也没有变化。
若妈妈未哺育幼儿母乳,总是要选用一种不同的配方牛奶,虽然有些幼儿喝的是用大豆制成的配方牛奶,可能不会患上糖尿病,但目前大部分幼儿喝的是用牛奶做成的配方牛奶。
1992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报告出炉后,我和知名的儿科医生本杰明·斯波克(Benjamin Spock)举办了一场记者会,与会的还有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小儿科主任法兰克·奥斯基(Frank Oski)医生,以及其他营养学专家。我们建议,父母有权知道给幼儿喝牛奶的潜在风险。毕竟,当时各方不断灌输父母给幼儿喝牛奶的重要性,但他们却几乎没听说过牛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我们呼吁各界立刻停止推动幼儿食用牛奶的建议实施,父母也有知情权,这样他们才能决定到底要喂幼儿吃什么。
这场记者会引发了不少争议,大部分主流报纸和广播电视频道都有报道。美国医学会严厉批判我们怀疑乳制品的行为,许多研究团队则试图复制这项调查结果,但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有些团队则无功而返;另外,还有些研究人员指出,要运用特殊的技术才找得到抗体,所以目前抗体仍是难以被找出。
后来,美国儿科学会召集了一个工作小组,专门负责调查这项研究。
两年后,也就是1994年,这个小组发表了一份报告,基于超过90项资料的调查,美国儿科学会认可了我们的研究结果,也就是说,假如幼儿早期未食用牛奶,那么患1型糖尿病的概率的确会减小。最后,美国医学会撤回了他们的反对意见。
虽然本杰明·斯波克医生和我都觉得,已经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来警告大众不要太早给幼儿食用乳制品,但争议并未就此结束。要知道牛奶蛋白到底是不是造成1型糖尿病的导火索,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用实验证明这项理论。欧洲的一个团队当时就开始进行这项研究。
在一个实验性研究中,芬兰、瑞典和爱沙尼亚的研究人员找到242个患有1型糖尿病风险的新生儿,他们都有一位罹患此病的直系亲属,然后研究人员鼓励妈妈哺喂母乳。当妈妈准备要给新生儿断奶的时候,研究人员要求半数的参与者采用经特殊改造的幼儿配方牛奶,这些配方里的牛奶蛋白已经被分解为单一氨基酸,这种蛋白质分子很小,所以不会刺激免疫系统;其他半数的家庭则采用一般幼儿配方牛奶。研究人员的目的在于判断若是避免摄取未经改造的牛奶蛋白,是否可以降低幼儿患糖尿病的概率。
过了几年,研究人员发现,喝特殊配方牛奶的幼儿产生危险抗体的概率比喝一般配方牛奶的幼儿要低很多——他们分泌针对产生胰岛素的细胞的抗体的风险,足足降低了62%。
秘诀16
做点心时,1匙大豆粉或玉米粉+2匙水可代替1个鸡蛋。
这只能算是一个小型的实验性研究,但调查人员持续追踪幼儿这几年的身体变化,在这几年期间,有几名幼儿相继罹患糖尿病。喝一般配方牛奶的幼儿组中总共有8名幼儿患病,而喝特殊配方牛奶的幼儿组中总共有5名幼儿患病。
后来调查发现,那5名患病的幼儿,其中2名一开始就放弃参与研究计划,所以喝特殊配方牛奶的幼儿组,真正患病数应该是3人,相较之下,喝一般配方牛奶的幼儿组,患病数为8人。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牛奶理论上应该就是解开糖尿病谜团的线索之一,但是因为这次调查范围太小,研究人员仍无法就此妄下定论。于是,在2002年,他们决定针对15个不同国家的家庭,开展一个更大型的研究。
前述第一个小型的实验性研究有一些缺陷。
第一,此研究只禁止新生儿在前几个月里摄取牛奶。
因此,我们无法判断幼儿若是延后至8个月或9个月大才摄取牛奶,是否也有可能会患病。毕竟大家早已知道,即便是很大的牛奶蛋白,有时候也能够从消化道渗透到血液里,甚至在成人身上也是如此。这项研究并没有说明超过婴儿期后接触牛奶蛋白是否会引发幼儿患1型糖尿病。
第二,此研究未禁止哺乳的妈妈喝牛奶。
很多哺乳的妈妈都注意到,婴儿有时候会受到她们(妈妈)吃进去的食物影响。说仔细一点,假如妈妈吃了某种食物,婴儿出现腹绞痛或胃痛,哭闹不休,“犯罪嫌疑人”之一就是乳制品。当哺乳的妈妈避免喝牛奶,婴儿腹绞痛的情况通常会改善,对某些妈妈和婴儿来说,这个信息对他们有极大的帮助。
1991年,研究人员发现,哺乳的妈妈喝下的牛奶蛋白有一部分会出现在母乳中,这些牛奶蛋白来自妈妈的消化道,经消化渗透到血液中,最后出现在母乳里。因此,为了避免婴儿误食牛奶蛋白,不只婴儿要避免喝牛奶,哺乳的妈妈也不能喝。
这个研究还有最后一个缺陷要特别注意:它并没有将乳制品排除在幼儿的饮食之外。 准确说来,它使用的是牛奶蛋白已经被分解的牛奶产品。假如引发糖尿病的并非牛奶蛋白,而是牛奶的其他成分,那么这个研究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原因。尽管如此,针对幼儿部分饮食内容和糖尿病之间的关联,该研究仍然有助我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这项研究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其他引发糖尿病的因素,病毒感染也许是原因之一。
的确,在针对牛奶的研究里,病毒可能会对某些幼儿造成影响。更精确地说,病毒可能会刺激免疫细胞,让它们对牛奶蛋白变得异常敏感;又或许是牛奶蛋白会影响病毒在婴儿身上的感染过程,其理论重点在于:配方牛奶和病毒之间产生了交互作用,而这个过程会使婴儿罹患糖尿病的概率增加。
目前没有人知道关于牛奶和1型糖尿病的研究最后会有什么结果。假如理论最后被证实,那么可以避免给婴儿食用牛奶制品,至少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不可食用,这样做可以很有效地降低婴儿患1型糖尿病的概率。
不用说, 母乳喂养而不是配方牛奶喂养,不会给婴儿带来危险。喝母乳的婴儿具备许多优势,和喝配方牛奶的婴儿比起来,前者的健康状况一般更佳,智商测试结果也更高。 而且若是妈妈饮食中不含任何有害婴儿的食物,母乳喂养就是最健康的哺育方式了。
其他造成糖尿病的危险因子也许还会在研究中被陆续发现。对于已经受到抗体攻击的幼儿,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干预的方法,试图阻止他们的胰岛素生成细胞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