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工作方法能持续到什么时候?”
“现在还过得去,不过将来要是失业了该怎么办?”
“存不下什么钱,日子能撑下去吗?”
“只凭公家的年金,退休后的生活能过下去吗?”
……
常常会有这些不安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不,说“不在少数”都轻了。根据各种调查,对金钱问题感到“非常不安”和“相当不安”的人,占八成以上。就算现在不是被逼到无路可走,十年后、二十年后、退休后,也没问题吗?
“会不会因为什么事情而陷入贫困?”这种不安、疑惑,时不时地在大部分人心头冒出。
“这样的日子能过下去吗?”对贫困的不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多。
对于工作方式经常发生改变的女性来说,比如以结婚、生子、丈夫换工作、看护老人等原因而辞职、换工作等,能够断言“我这一生,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不用担心钱的事!”的人,能有多少呢?
女性的金钱问题,不会因为“我是正社员
所以没问题”“我结婚了所以不用担心”等这类情况而消失,金钱问题是所有女性终其一生都要面对的问题。
在女性中,最接近贫困的人群,大概是单亲妈妈这一群体吧。从前夫那里得到的抚养费、生活费对生活来说是杯水车薪,拖着孩子不好找工作的妈妈也不在少数。
对于非正式雇员
的人来说,工作了很多年收入却无法上涨是现实的困境,伴随而来的,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裁掉了”这样的担忧;对能否持续工作抱有疑惑、不安的同时,个人生活中“不能从家里独立出来”“要是能结婚就好了,可要是结不了……”这类生存矛盾也加剧着女性对未来生活的不稳定感和人际交往的不安感。
就算是看上去工作稳定的公务员或者大公司员工,也会因为人际关系和工作的烦恼,常常产生“要是能辞职早就想辞了”“但是,如果不做这份工作,也没有其他可以做的事”这样的迷茫和焦虑。
结婚也并不意味着安稳和平顺。近来,有很多结婚生子时辞职的人因为经济问题又开始求职,更有人哀叹“虽然想离婚,但是经济上不能自立,所以没办法离”“老公要是生病了不能工作的话,该怎么办啊”。
一旦开始考虑金钱和工作上的事,我们想到的全是些让人觉得前途暗淡的负面事情。
但是,不管这种“危机感”有多负面,我依然认为对于生存来说,这种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这世上没有“完全彻底的安心”。正因为有些许的危机感,人生才能变得更加多元,能让人生剧场变得更精彩的机会才会降临。
“危机感”是巨大能量的来源。
当我们面对“危机感”时,重要的是,不要为负面的不安情绪所困,要有效地利用这种能量,将它转化为积极的行动以解决问题。
如果一个人只停留在现在的地方,死守着自己当前的位置,只会招致更多的不安。
“如果总是没有变化,不可能没有不安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必须要做点儿什么,不是吗?”
带着这样的问题或心态,仔细审视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只要我们做好了准备,问题就可以简单、高效地得到解决。
注意把握好增加能量的方法。
随意行动只会添乱。
“拼命地工作却还是贫困”“年纪渐长,能做的工作越来越少”——为了不陷入这样的状态,你应该从注重累积“量”的工作,转移到只有你自己才能做的“高质量”的工作上。
这本书就是帮你分析、找到“由量到质”转变的战略,以及确定你应该掌握的事。
最后,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希望你能记住:
从“量”到“质”的工作方式的转变,是任何人都可 以做到的。
如果将我们对于未来的忧虑、不安整理一下,最靠前的应该是“贫困”和“孤独”吧。
虽说也有人可能会为“健康”忧虑,但那要根据各人自身情况来应对,这本书主要是想帮大家解决更普遍的对于“贫困”和“孤独”的不安。
话说回来,我们究竟为什么会感到如此不安呢?
以现在日本社会的情况来说,经济高度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便利,社会保障完备,医疗发达,日本在世界上以“让人安心、安全的国家”闻名……尽管如此,大多数日本国民依然深陷贫困和孤独的不安中,这就是现实。
即使能赚到一定数量的钱,“会没钱用”“结不了婚”“没有小孩”等这类想法依然时不时冒头,让人对未来充满不安,因为社会的组成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会对个人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从二十世纪末开始,“风险的个人化”已经成为重大社会学课题之一,不仅在日本,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学者都关注这个问题。
所谓“风险的个人化”,是指人们与过去曾构筑坚强基石的“家庭”“地区”“公司”等集团组织的关系弱化,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生活方式,与此相对地,贫困、疾病、离婚等人生的风险,也变成由个人独自来承担的问题。
过去,“连接”的意义是“活下去”。因为受到家庭、地区和公司的“照顾”,所以“个人必须要作为组织的一员而服从集体”,人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这样不成文的压力。(现在,应该还有残留着这样的习惯的地方吧。)女性结了婚就要服从家庭,男性工作了就要对公司尽忠,祖辈们长年累月在所生活的地域互相帮助、互相教授人生必要的知识、在危险中保护彼此,形成了“风险对冲”或风险回避机制。
后来,传统社会逐渐发展为现代社会。
“自由的生活是很好,不过就不能指望别人的照顾了。所有人都要为自己负起责任”。也不要抱着“过去可真好啊”之类的念头。社会有其发展的趋势,在过去那种个人不能自由生活的社会,也有它特有的死板和局限的问题。
总之,社会变得个人化,对于贫困的风险,也必须由个人来承担和应对。
“贫困”问题,往往与“孤独”问题缠绕在一起。
因为与家人和公司的关系变得淡薄,有关“贫困”的不安就会放大,而且,当贫困的不安滋生时,我们就会想通过婚姻和家庭等关系寻找出路。但是,因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希望,所以,就算想依靠什么,也像是无源之水,并不能长久地维持。
没有维护亲密关系的互动,也没有依靠着便可以生存下去的东西,人就只能直面绝望。
进入现代社会,为了生存下去,我们必须从过去的“工作方法”和“连接方法”中寻求转变,适应时代和个人生活的转变,学习新的“工作方法”和“连接方法”。
其实,除了“个人时代”的到来,还有其他原因也造成了对金钱的不安心态。
·平均寿命延长,不能确定退休后钱是否够花;
·就算想再就职,第二次工作的机会也很少;
·年纪越大,愿意雇用自己的地方越来越少;
·离婚、疾病、看护老人等,没有为这些突然来临的风险做好准备;
·难以承受房贷、育儿等长期经济负担……
女性自身为了击溃“贫困”和“孤独”的不安,就要拥有自己独立的“事业”。互相信赖,互相帮助,形成“连接”。
将来的时代,不论是职场还是家庭,都不需要“我什么也做不了,请帮帮我吧”这样的诉求式依赖,而是需要“我能做这个,让我们互相帮助、一起努力吧”这样的合作式自立。
不管是谁,都有自己独立能做的事。
为了充分利用这种能力生存下去,你必须比谁都相信自己可以自立,并为之开始提升自己的技能。
我的前半生事业路,是自己从不安中跳出来,获得“自由”和“自立”的过程。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自己喜欢什么就做什么”的浅薄想法,当过养老院看护员和服装连锁店店长。
虽然获得了经济上的自由,艰苦的工作却弄坏了我的身心。失业时,我才三十出头。谁也不会雇用一个没有工作技能的人,这真是让我愕然,并为之大吃一惊。
因此,不论在什么地方,“我都要学会通用的技能”成了我的信念,穿和服、摄影都是我通过自学掌握的,利用这些技能,我跳槽到了条件不错的地方。
获得了职场的自由后,我凭借摄影的技能与新闻社签订的雇佣合同也结束了。因为自己在新闻社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我顺势转做自由撰稿人,然后来东京写杂志报道。由于自由撰稿人非常多,像我这样“零售”自己的时间,收入上不去,我发现这么下去是不行的。
于是,我决定“专注于只有自己能写的东西”,开始专门写面向职场女性的书,渐渐地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工作了。
就算得到了“时间的自由”,不安仍然存在,即“我能不能一直写下去呢”的不安。
但是,我并不讨厌这样的不安。
“如果不能继续写下去,该怎么办?”再三考虑之后,我决定未来去台湾的研究生院留学,研究女性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特别是女性的生存风险问题。
在这些行动中,我切身体会到自己获得了“人际关系的自由”。
如果有很多人都对你说“想拜托你”,你就不必依赖某一个人,而可以选择值得信赖的人际关系。而且,与值得信赖的人交往,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也能更精进。
所谓自立,并不单单指一个人可以生存,还是指一个人拥有过有品质的生活的能力,在生活中拥有很多可靠的人与事。
当然,这并不能消除所有的不安。
“我能一直工作下去吗?”这样的不安,一直在我们心底的某个角落。
但是,这样的不安可以成为原动力。正因为有不安,我们才会想要把工作事务一件一件地做好,才会想要继续学习。
而且,工作是我们生存的意义、生活的轴心。
我是一个打心底热爱“自由”的人,为了获取“经济”“时间”“职场”“人际关系”的自由,想尽了各种办法和措施。
然而,对自由的向往因人而异。比如,有些人会觉得“这样的自由不要也罢”“做自由职业者太可怕了”,比起时间上的自由,这些人偏好每个月拿到固定的薪水;比起自由地选择工作的场所,也有人偏好在本地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构筑人际关系。
确实,获得自由的同时,一定会伴随着某种风险。例如,要付出很多汗水和努力,也有可能要舍弃安定的状态。
但是,请试着想一想——
总有一天,人们的工作模式会发展为不归属于某个企业的自由方式。
据统计,在活到六十岁的女性中,有近一半能活到九十岁。就算我们从属于某个企业,退休后,人生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没有事情可做”,难道不寂寞吗?而且,女性就算结婚,最后也可能会与丈夫死别。成为“一个人”的概率,女性远超男性。
这种时候,如果有人说“想拜托你”从事一份被人需要的工作,那么就算不给钱,你也不会那么不安。因为与社会中的人交往,最能够让人生绚丽多彩。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事业”。
拥有自己能做的事,就是拥有“事业”,拥有永不枯竭的“油田”。而且,这“油田”越挖下去,高质量的“油”越会涌出。钱会用尽,但自己所储备的工作能力不会。
写了这样的话,也许有人会说:“只有你才能办到吧!”不是这样的!就像我之前所写的,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时候,我都还是“半瓶子醋”,在不同的职业间颠沛流离。除此之外,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才能。
不论是谁,只要想着“我想被他人需要”“我想让自己的能力发挥作用”,并为此做准备,就可以成功。
日本的女性基本上都非常认真、努力,拥有各自的才能。只是,这样的干劲和能力,如果没有为了自己、家人和社会而被有效地利用起来,就太可惜了。
定好方向,努力下去,有意地培养自己赚钱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财富,只要花足够的时间,一切就都有可能实现。
如今是女性要终生工作的时代了。如果不是自己能体会到满足感和幸福感的道路,怎么能走下去呢?
重要的是,追求自己能发光的舞台或者说被他人所需要的地方,坚持走下去。向着幸福的工作方式“软着陆”,并一直前进。
工作方式改变了,人生道路也会明亮起来,从而成为丰富而有力的人。
有川真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