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尘世的同心圆状平原之上,繁星以须弥山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太阳、月亮等其他星球驭马乘车跨天而行。尘世之上是七个美好如天堂的地域,之下则是七个居住着恶魔的地域。
高山大川将尘世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其中,婆罗多伐娑(可指现在的印度或其他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最受关注,它被誉为“行动之地”。人们在这里可以修习超脱之道,最终获得羯磨,这造就了婆罗多伐娑的崇高地位;尘世中的其他地方则被人们赞为“消遣之地”。尽管人们在这里也能享受快乐,但与羯磨并无关系。因此,人们坚信婆罗多伐娑才是最重要,也是最美好的尘世。
不少神话认为,宇宙是一个上下皆为陆地的平面,但我们的认识不应拘泥于此。星球的轨道处于一个相对狭窄的平面,在描绘太阳系时,我们可以用相似的形态呈现。今天的人们绘制世界地图时,都是将三维模型转化成二维图像后才进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地球就是平坦的。事实是,人们在纸上将一个有点扁平的椭球体的表面绘制并打印出来,创建了一个有用但本质上并不真实的影像。
在尘世的同心圆状平原之上,繁星以须弥山为圆心做圆周运动。
印度神话对世界的二维描述也是如此。典籍中描述的平面世界、分层宇宙和同心圆,都是试图用一种普通人能够理解的方式来描述宇宙。这些文字后来不仅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也受到了几个世纪以来不同思维方式的影响。世界,也被称为“界”(Lokas),其内部的所有区域并不一直都是实体。界可能是一种存在状态,或是一种行动方式。正如我们现在所说两个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其真正含义是,一个定居或拜访某个特定世界的人与另一个人在空间距离上近在咫尺,灵魂却遥不可及,又或者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本来就很遥远。
印度教的宇宙并非以天堂、尘世和阴间,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简单地呈现出来的,而是时间与地点、本质和状态的结合。其二维描述只是为了尽可能地帮助渺小的人类一窥繁杂宇宙的真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