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海文学批评的青年力量
—— 述而批评丛书第二辑序

新的时代发展引领文学创作的转换,青年作家、批评家如何面对时代变化中的价值和精神问题,如何以创作和批评的方式发出青年一代的铿锵之音,文学在深度参与现代化建设时,如何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上引领潮流、创新方法、更新观念,更好地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文化的作用,这是批评面临的新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评论的社会功能,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上海的文学批评一直有非常好的传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评论家,引领时代风气,积极参与并带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进程。斗转星移,薪火相传,述而后作,传承创新。新时代以来,上海出现一批年轻的文学评论新人。2018年,上海作协积极推动“述而”批评丛书的出版,集中推出11名出色文学批评家的作品,引起社会关注。把青年新力量的队伍吸纳进来,文学批评新力量会迎来很大的转机。如今上海又一批年轻的文学批评新人脱颖而出,有的是作协成员,有的是高校教师,有的是媒体中坚。为进一步加强上海青年评论家的影响、培养上海青年评论家队伍,我们继续推动“述而”青年批评家丛书的出版,希望聚集目前上海最具影响力和潜能的年轻批评写作者,精选每一位作者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批评文章,再推出一套能够全面反映当下上海青年文学评论整体风貌的精品文集,集中展示这一批评家群体的成就和风采,也展示上海文学批评的新发展与新收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海青年批评者正在新的科技基座上思考人文,推动人文,书写当下,思考未来,努力做时代的同路人与风向标,对新兴的文学现象进行客观判断,展开有效批评,提出前瞻建议,发出与时代息息相关的声音。

批评随时代而变。当代文坛,创作繁荣,色彩斑斓。塑造当代文学格局的,不仅有风格各异的传统文学期刊,更有引领青年创作风尚的新锐杂志;不仅有传统文学及其出版机构,网络世界的文学平台则更加丰富多样,自媒体、文学社区、网络文学网站等,共同组合出当下文学版图的样貌。随着网络文学的繁荣和网剧等新的艺术题材的兴起,第二辑“述而”批评丛书跟第一辑一个很大的不同,是除了收入传统的文学批评文章,还有意收入了网络文学及泛文学(如电影、电视剧、网剧等)批评的相关作品,在重视传统文学批评的同时,引导读者关注和思考网络文学和泛文学的发展,为日新月异的艺术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广大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青年批评家勾连现在与未来,是最具有潜力的创造性力量。在现代性进程内部有效改造中国传统文论,走出书斋的象牙塔,迈向时代的十字路口,走出内循环的舒适区,在世界性的合唱中加入中国批评的声音,亟待我们直面与践行。“述而”批评丛书第二辑的出版是这份共同努力的一部分,希望能取得有益的社会效果。在新时代的引领下,上海文学具有更加开放创新、流动多元、跨界共融以及面向世界的品质,我们要用全球视野重新认识和深刻把握脚下的热土,进一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文学的方式书写上海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促进创作、打造精品,用系统的观念全面梳理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继续赋能文学、提升价值,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学供给,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书写文学篇章、贡献青年力量。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马文运 /0QQkv9TamAndn1q6gLYgUqD1s3iqAoB+ZEyPK/W2SjlHMV1976oQ2Shi5UF/B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