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 值得被爱是个伪命题

“我要变成最好的人,到时候再……”

“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等我成功了就……”

“夏天的较量马上就要开始了,现在就减肥,减掉二十斤后就……”

我们总是会在心中留下这样的假设,先锚定一个理想的目标,再推着自己一步一步朝着它迈进。在这途中,所有的事情都要为之让路,包括你的情绪、感受、意愿,仿佛在目标达成之前一切都是次要的。

倘若尝试去深究,会发现这些目标存在的根源——我们总是觉得,被爱的前提是足够优秀,被爱的前提是值得被爱。

但事实就是如此吗?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认为: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所谓值不值得被爱,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衡量。 爱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世界上有数不尽的玫瑰花,小王子的玫瑰花只是众多玫瑰花中普通的一朵,但因为他为那朵玫瑰花倾注了无尽的爱,让她变得独一无二。我们常常为没有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而觉得愧对父母,为接不住朋友的情绪而懊恼,为不能给伴侣带来更好的生活而自责。明明世界上有更完美的小孩、更优秀的朋友、更般配的恋人存在……但爱的出现就是那么自然而然,甚至在我们出生之前、成熟之前,不知不觉爱就已环绕四周了。

何以在成人之后,我们反倒要去忽视那些已然存在许久的情感和陪伴,只为去寻求一些虚无缥缈的标准下的“值得爱”?

“多数人宁愿把爱当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愿意当成爱的问题, 即不愿当成一个爱的能力问题。” 弗洛姆这样说道。

希望你明白,值得被爱,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如果把每个人都看作一块独一无二的拼图,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存在着数块可以在不同角度契合起来的其他拼图,它们天衣无缝,可以紧密地贴在一起。

但你却为了成为一块“更漂亮”的拼图,把四周生硬地锉磨变形,成为大同小异的拼图堆里毫不起眼的那一个,再也没有另外一块,是与你紧紧嵌合的了。

这何尝不是最大的失去呢?

没有人仅仅因为拥有优渥的家世、丰厚的薪水、光鲜的生活,就轻易被爱。《爱的艺术》中曾有一段对爱的经典叙述: “如果我 真正爱一个人,我就会爱所有人,爱这个世界,爱生活。如果我 能对另一个人说‘我爱你’,我就一定能够说:‘我因为你而爱每 个人,我通过你而爱这个世界,我由于你而爱我自己。’” 1cxMFZ4V8b5GHa2KOmnVqshF1/g71rpBe1T2U1Eum0ivfteMnqamTCzenta8ADX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