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对于悲观的看法是这样的: “悲观的 预言常常是自我实现的;你无法控制你的经历,但你可以控制你 的解释。”
刚入职,当一份独立任务摆在你面前时,你会如何应对呢?
乐观主义者尽力而为,毫无遗憾地迎接任何一种结果。悲观主义者则会想到最坏的情况,花费绝大多数时间来自我怀疑:这份工作我能做好吗?如果搞砸了,同事们会不会瞧不起我?上司会觉得我很差吗?
这是一个无尽的恶性循环,抱着悲观的念头生活,不敢放胆做事,效率远远没有全身心投入的人高,最终得到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结果又进一步证实了“我很差,我果然做不好”这样的消极预设,一步一步陷入循环,最终丧失自信。
“为何预言会成真?”
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默顿所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现象被称为 “自我实现预言”,指个人信念能够导向自我实现。 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正确与否,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从而影响最终的结果。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谈及这一话题:一旦你说了一句话,你就会爱上你自己说的这句话,而出于人类最本质的自恋需求,你会把事情朝这句预言的方向去推动,以此来证明,你是对的。
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使我们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你常说的 话,可能会成为你自己生命的预言。 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坏,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你信什么就会吸引什么,一个人外在的命运就是他内在信念的外化。
你要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希望”的力量,把生活塑造成你希望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