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成就不是由时间的长短决定的,而是由时间的密度、厚度和质量决定的。
唯有时间,对每个人绝对公平;如何利用时间,决定了人生的宽度与高度。拥有强烈自我价值感的人,更倾向于自律、高效地利用时间,在整个生命旅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从而收获人生价值和真正的幸福。
回首我 38 年的生活,正是因为在小时候,家庭塑造了我的自我价值感,使我形成了强大的自驱力,我才能够坚定、坚持、坚守自己的信念,直至今日取得一些成就。我把自我价值感比作我的“定海神针”,这是我生命的“护城河”,是坚持自律的核心动力。所有生命的持续坚守、不断创造,人世间大多数美好的品格品德的形成,伟大功绩的实现,都与这根“定海神针”有关!
自我价值感越强的生命,面对挫折与困难时自暴自弃、懒散无度的可能性就越低,向上、向善的自驱力就越强,因此更容易获得好的结果;从好结果中收获自信与幸福感,产生更强的自我价值感,从而进一步自律——良性循环就这样开启了。
不要一味地教育孩子追求幸福,而是要培养他们追求幸福的能力,这是家庭教育能做到的最伟大的事。本书的核心立意就是从自我价值着手,培养孩子成为有自我认知、充满自信,从而能够持续自律的人。
纵观市场,有关家庭教育和培养自驱力的图书已经很多。若用一句话概括本书的价值与特点,我总结为“体系化的实战派育儿宝典”。
体系化是指点、线、面相结合,从生理特点到理论基础再到方法工具,逐层递进的写作方法——把握孩子成长的关键时间点,贯穿其整个成长线,多维度全面培养。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书开篇介绍儿童大脑发育规律,教家长了解、把握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间点;本书适用于 0 岁到 12 岁的孩子,帮助家长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有阶段性、针对性地设置培养目标;本书的核心概念——自驱力——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是一种基于自我价值感产生的,在习惯、方法、能力相互作用下呈现的综合素质,且依赖家长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培养方法也必定是涵盖全方面的。
本书的层次结构是“由内向外”:最内圈是心理营养、自我价值感——这是自我管理的原动力;有了原动力,才能孕育出中环的边界、秩序、规则等多种能力;具备能力,才能使用各种技巧、方法和工具。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实战性。
通过我十五年的行为学、心理学的持续学习,以及 8 年青少年训练营的实践经验,关于家庭教育,我终于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家庭教育、培养自驱力的方法和工具,是看得见、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空泛的概念必须落实到孩子每次吃饭、收拾书包这些琐碎的生活细节上。书中列举了大量案例,都是我从多年实践中遴选出的最普遍、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书中介绍的管理工具也秉持操作简单化、结果可视化、过程趣味化、适用范围普遍化的原则,家长一看就懂,一学就会,降低了学习成本,也减小了孩子执行的阻力。
最后,在展开正文之前,我还要给各位家长一个阅读提示:假如您希望用书中的理论方法培养出“别人家的孩子”,那么还是赶快合上书为好——本书无此意愿,也没有能力做到。如果基本方向就是错的,那么方法、工具越有效,越是南辕北辙。往往最亲近的人才更容易忽视孩子的优点,放大缺点,这原本也算是人之常情。但是,形成自我价值和自驱力的前提就是将焦点从对比转移到孩子的自我上来,让孩子认识自己、成为自己,最终认可、接受自己,这是本书的阅读方法与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