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发现自己怀孕了,已经等不及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了。但现在告诉家人和朋友会不会太早了?”
很急切地想和大家分享这个好消息?像尿频时的膀胱一样急?这不奇怪,你会很想告诉家人、朋友,公布在社交平台上,尤其是第一次怀孕。但应该等多久再告诉他们呢?什么时候让他们知道这个消息才合适呢?
这只有你才能决定。有些准父母选择过了孕期前3个月再告诉大家,有些选择尽量先不告知,等到肚子大起来(或是碰到喝酒的场合不得不拒绝,又或者被发现气色很好)再说。有些准父母刚看到两条杠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全世界,或至少所有与他们有联系的人。有些则选择先告诉最亲近的人或值得信赖的人,他们不会不经同意到处宣扬。只要你愿意,可以选择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来公布这个好消息。可以现在说,可以晚点说;可以告诉一些人,也可以告诉所有人;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这个消息,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猜。
但是要记住,一旦你公布了这个好消息(或者你的怀孕反应很明显),身边认识的甚至不认识的人都会很乐意给你提供建议,评论你的体重,告诉你可怕的分娩经历,对你早餐喝的拿铁指手画脚,甚至想要摸你的肚子。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还是晚点公布更好?一切都由你决定。
无论如何,只要你感觉舒服就好。只要记住,在公布这个好消息时,你们两个人别忘了好好庆祝一下。
想知道在公司里公布消息时的技巧吗?参见第209页。
“我讨厌吃药。哪怕我吃得很好,也必须要吃营养补充剂吗?”
其实,没人能够每天都获得非常全面的营养。特别是在孕早期,晨吐会严重影响食欲,即使准妈妈能吃一点东西,也无法完全吸收,再就是你可能会对健康的食物反胃。虽然维生素不能取代每天的健康饮食,但可以在你达不到规定的营养目标时,保证肚子里的宝宝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尤其是怀孕早期,宝宝发育需要大量关键的营养素。
服用维生素还有其他好处。研究显示,孕妇在怀孕前几个月服用(尤其是在怀孕之前就开始服用)叶酸和维生素B 12 可以大大降低胎儿出现神经管缺陷(如脊柱裂)、先天性心脏缺损和自闭症的概率,同时能预防早产。另外,研究证明孕妇在孕前及孕早期每日服用至少10毫克维生素B 6 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轻晨吐症状。还有一点:很多女性都缺乏维生素D。
几乎每一对准父母在庆祝早孕测试结果为阳性,并打算和朋友、家人甚至全世界分享这个好消息时,都会担心有“万一”发生。万一好消息变成坏消息——怀孕不久后就流产了呢?这也是很多准父母会等到怀孕3个月后再公布喜讯的原因。
这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如果你曾经有过流产经历。但孕早期保密也有不利的一面:一旦意外真的发生了,不论是自然流产还是产检结果很糟糕,一个人承受坏消息是不是更难受?你会为没有告诉别人而庆幸——毕竟确实没必要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还是会渴望在最需要安慰和支持的时候有朋友和家人在身边?
这些都是你要考虑的,但也只有你和你的伴侣才能一起做出决定。
服用孕期补充剂可以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使其达到正常水平。
应该选择哪种孕期补充剂呢?市场上的补充剂产品数不胜数,既有处方剂又有非处方剂,所以最好请医生为你推荐或指定。如果你不喜欢服用大颗的药片,觉得传统的补充剂药片太大难以下咽,可以找找药片更小、糖衣的或软胶囊的补充剂。你也可以考虑一下其他形式的补充剂——有粉末型、软糖型或咀嚼型(只是要记得咨询医生,因为每种补充剂的含量不尽相同)。缓释型补充剂对胃的刺激较小,尤其是如果你的晨吐症状非常严重,这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维生素B 6 或生姜含量较高的补充剂也有助于抑制恶心症状。另外,补充剂可以和饭一起吃,或者挑选一天中最不容易恶心的时段吃,有助于充分吸收。
如果你不想服用医生建议或指定的补充剂,想换一种自己更容易接受的,一定要请医生看看配方。你挑选的任何补充剂都应该大致符合孕期补充剂的营养标准(参见第107页)。
孕期补充剂中的铁可能会导致部分孕妇便秘或腹泻。如果你有这种情况,试试其他类型的补充剂,也许可以缓解不适。可以服用不含铁的孕期补充剂,然后单独服用医生开的铁剂(你可能到孕中期才需要补铁)。医生可能会推荐对肠胃更友好的铁剂。
“我吃了很多营养丰富的谷物和面包。如果再服用孕期补充剂,摄入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不是太多了?”
你可能已经吃了很多有益健康的食物,但日常饮食、孕期维生素及营养强化食品等提供的营养都不会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过剩。要想摄入这么多营养素,除了孕期补充剂之外你还得服用其他补充剂,但没有医生的建议,任何准妈妈都不应该这样做。从某个角度来说,你的担心也是合理的:食用含有超过每日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的维生素A、E、K的强化型食品并不安全,因为这些维生素大剂量是有毒的。其他多数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是水溶性的,身体不能吸收的多余部分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有趣的是,这就是为什么疯狂迷恋补充剂的美国人的尿液可以号称全世界最贵(前提是如果尿液也能卖钱)。
“怀孕之后一直感觉很累,有时候甚至觉得一天都撑不下去了!”
早上根本离不开枕头?一整天都提不起劲?每天晚上一回家就恨不得扑倒在床上?看来你往日的充沛精力已经不复存在了——短时间内也不太可能恢复——这并不奇怪。毕竟,你怀孕了。虽然从外表来看你并没有在忙着“造娃”,但事实上,身体内部正在进行的工作已经足够让你筋疲力尽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怀孕的女性即使在休息(甚至睡觉)都比不怀孕的女性跑马拉松还要辛苦——只是你察觉不到罢了。
那么,身体究竟在做些什么?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制造维持宝宝生命的系统——胎盘,胎盘通常会在孕期前3个月结束后才能发育完整;另一方面,体内的激素水平显著升高,血容量增多,心率加快,血糖则会下降,新陈代谢也会消耗大量体力(即使在你躺着的时候),你会消耗大量的营养和水分。如果这些还不够耗精力,不要忘了,你的身体正在适应这些来自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种种变化。所有的消耗加起来,你会有种自己每天都在参加铁人三项比赛,最后累得要死的感觉——这一点儿都不奇怪。
值得高兴的是,这种状况会逐渐缓解。一旦制造胎盘这项大工程结束(大约在孕期的第4个月),身体也逐渐适应了体内激素和情绪方面的变化,你就会稍微恢复活力。
记住,疲惫是孕期正常的生理信号,没必要太担心。你只需要让身体得到足够的休息。看看下面的建议,也许能让你重拾对生活的热情:
疼爱自己。 如果你是第一次怀孕,好好享受这个能毫无愧疚地呵护自己的机会吧。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或更多孩子,还要分些精力在他们身上。但是无论哪种情况,孕期都不是挑战自己、当“超人”的时候。充分地休息比保持家里一尘不染或做一顿四星水准的晚餐重要得多(或者压根就不要做饭,不然要外卖做什么)。把要洗的碗扔到一边,别去管餐桌下的灰尘。尽量从网上订购生活用品,不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商店挑选。经常点外卖。别去参加没必要的活动,也不要总想着那些不重要的家务。从来没有游手好闲过?现在正是大胆尝试的好时机!
让别人关怀你。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你都会一直“负重前行”,所以你的伴侣得承担起大部分家务,包括洗衣、采购等。如果婆婆来看你的时候想帮忙做饭,欣然接受就好。当有朋友去逛街时,不要怕麻烦她,让她帮你顺便捎点生活必需品。这样一来,你可以省下很多精力,在拖着疲惫的身体上床睡觉前,还能勉强出门溜达一圈。
多多放松。 每天都感觉筋疲力尽?晚上的时间就别出门了,好好放松一下吧(最好抬起双脚)。不要等到深夜才休息,如果你白天可以挤出时间打个盹儿,就尽情享受吧。如果睡不着,躺着休息就行。上班族准妈妈在办公室里小睡不太现实——除非你的工作时间很灵活,还有一张足够舒服的沙发。当然,你完全可以在休息和午餐时间把脚放在椅子或沙发上休息。(如果选择午餐时间休息,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好好吃饭。)
做个偷懒的妈妈。 如果家里还有大孩子,你可能会更疲惫。原因显而易见:你能休息的时间更少,要做的更多。可能疲惫的表现不会非常明显——因为你已经习惯了筋疲力尽,或者太忙而忽视了这些变化。不管是哪种情况,当有孩子吵嚷着寻求关注时,想好好照顾自己就不那么容易了。但是请努力尝试:耐心地跟孩子解释孕育一个新生命非常辛苦,让你疲惫不堪。请他们帮你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这样你能多些休息时间。你可以带他们做一些安静的活动:读书、拼图、医生和病人的游戏(你演病人,这样就可以躺下休息了)、看动画片等。对于全职妈妈来说,午睡很难得——但如果你的孩子们有午睡的习惯,就可以和他们一起睡。
早点睡。 这条建议似乎有些多余,但也要写出来提醒你:晚上多睡哪怕一小时也能够让你在早晨精力充沛。别总是打盹儿,经常打盹儿只会让你更加疲惫。
吃得好一点。 为了保证精力充沛,准妈妈需要持续地为身体补充优质燃料。确保每天都能获得足够的热量,并且选择一些可长时间提供能量的营养食物——蛋白质加上复合碳水化合物。咖啡因或糖果看起来似乎是快速补充能量的最佳选择,其实并非如此。虽然糖果或能量饮料可以让你“瞬间来电”,但那只是一种短暂的刺激,暂时的兴奋过后血糖就会迅速下降,你会更加虚弱(一些罐装的能量饮料可能含有对孕期不太安全的成分)。
多餐。 与其他一些孕期症状类似,一天六餐应对疲劳也有很好的效果(参见第95页)。保持血糖水平稳定可以保证精力充沛。所以,坚持按时进餐、少食多餐,选择性地加餐和吃一些零食。
散步。 也可以试试慢跑,或步行到超市购物,还可以有规律地进行一些孕期运动或瑜伽练习。沙发确实很诱人,但过多的休息和运动不足也会增加疲惫感。如果想恢复体力,少量运动比在沙发上躺一会儿更有效。但注意不要运动过度,你的目标是运动后精神奕奕,而不是筋疲力尽。孕期运动应严格遵循本书第236页提到的指导原则。
疲惫感可能在怀孕第4个月之后明显减轻,但也非常有可能在孕晚期(最后3个月)卷土重来。(这会不会是大自然的精妙设计,让你为宝宝出生后长夜无眠的日子做好准备呢?)
“我到现在还没有晨吐过,真的是怀孕了吗?”
晨吐就像喜欢吃酸黄瓜和冰激凌一样,是孕期常见的现象,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研究表明,大约有75%的孕妇会经历晨吐所带来的恶心和呕吐。这也意味着,有25%的女性没有晨吐症状。如果你没有经历过恶心的感觉,或只是偶尔有点想吐,可以放心——你不仅怀孕了,而且是为数不多的幸运儿之一。然而这种幸运可能持续不了太长时间,因为晨吐通常在6周后才出现。
“我整天都在呕吐,很担心吸收得太少,没法给宝宝提供足够的营养。”
欢迎加入晨吐俱乐部——这个俱乐部里的成员就是那75%有晨吐症状的准妈妈。值得高兴的是,尽管你们都出现了晨吐症状(“晨吐”这个词不够准确,因为它不仅出现在早晨,也出现在中午、晚上,或持续全天),但宝宝几乎不会受到影响。原因是宝宝在这个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少——这时宝宝还很小,还没有豌豆大。即使是那些在孕早期3个月难受到几乎吃不下东西,体重明显下降的准妈妈,只要在后几个月里将下降的体重及时补回来,就不会对宝宝造成伤害。这非常容易做到,因为孕期晨吐的恶心和呕吐症状通常在12~14周之后就会逐渐缓解。
孕期晨吐的原因是什么?没人知道确切的原因,但有很多研究理论假说,其中包括遗传因素、孕早期血液中的hCG激素水平过高、雌激素水平升高、胃食管反流、激素作用导致消化道肌肉组织松弛(引起消化功能下降),以及准妈妈超级敏锐的嗅觉。
孕妇的晨吐症状因人而异。有些只是偶尔有轻微的恶心,有些则整天都会感到恶心却从不呕吐,有些会偶尔呕吐,还有一些会频繁呕吐。这些差异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激素水平。 激素超出平均水平(怀有多胞胎时)会加重晨吐症状,而激素水平低于平均值则能缓解甚至消除晨吐症状(不过激素水平正常的女性也可能没有或很少有晨吐症状)。
敏感。 一些女性的“呕吐指挥中心”比别人敏感(有些是由于遗传因素),对激素和其他刺激的反应也更灵敏。如果你属于这类人群(经常晕车、晕船等),在孕期更可能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症状。从来不知道恶心是什么感觉?恭喜,你怀孕后恶心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压力。 众所周知,情绪压力会引起肠胃不适,因此孕妇在遇到压力时晨吐症状会加重就不足为奇了。这并不意味着晨吐是完全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只是心理状态会加重晨吐。
晨吐是孕期常见的症状,但发生时间其实并不局限于早晨。它常常会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地折磨你的另一半,让她在早、中、晚无数次奔向卫生间——拥抱马桶的次数比拥抱你还要多。所以,想办法让她感觉好一点吧,至少不要让症状加重。如果她突然受不了你须后水的味道,就把它扔掉。把你的洋葱圈移出她的嗅觉范围(由于激素作用,她现在的嗅觉异常灵敏)。帮她的汽车加油,这样她就不用一边闻着香水一边去加油站了。拿走引起她反胃的食物,不要刺激她又一次冲向卫生间。姜汁汽水、能够缓解肠胃不适的水果奶昔和饼干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效果因人而异——同样的食物,有的孕妇可能觉得可以缓解恶心,有的孕妇可能觉得想吐。
鼓励她用少食多餐来代替传统的一日三餐。在减轻肠胃负担的同时,让肚子里有东西,也可以缓解恶心。在她挑选食物时不要过多干预——现在可不是唠叨着让她多吃点西蓝花的时候。她呕吐的时候在旁边帮助她——帮她撩起头发,为她拿些冰水,揉揉她的后背。
记住,不要和她开玩笑。如果你每周呕吐10次,一定不会觉得好玩。
疲惫。 身体或精神疲惫会加重晨吐症状(反过来,严重的晨吐也会让你的身体和精神更疲惫)。
第一次怀孕。 第一次怀孕时晨吐现象更普遍和严重,这也证明了身体和心理因素都会对晨吐有影响。与怀过孕的孕妇相比,第一次怀孕的孕妇身体耐受激素及其他变化的准备不够充分。第一次怀孕的女性也更容易焦虑和恐惧,从而导致胃痛;而生育过的女性可能会因为照顾其他孩子分散了注意力,降低了恶心的发作概率(但不能一概而论,也有些女性在第二次或之后的怀孕中呕吐症状比第一次怀孕时更严重)。
宝宝的性别不会影响妈妈的恶心症状。有些准妈妈很肯定她们怀女宝宝比怀男宝宝时晨吐要厉害得多。但也有很多准妈妈的情况完全相反,她们怀女宝宝的时候从没有过恶心的症状。目前有一些证据表明,孕期有较严重呕吐症状的准妈妈怀上女宝宝的可能性更大,但专家也认为这样的发现不适用于普通程度的晨吐。
不管原因是什么(当你一天第三次呕吐时,原因是什么真的还重要吗?),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能耐心等待时间过去,不过这里有一些缓解痛苦的小技巧可以尝试一下:
●早点吃饭。晨吐不会等你起床才发生。恶心感最容易出现在空腹时,在你经过一夜长长的睡眠之后。因为没有及时进食,胃里空空如也,胃酸除了胃黏膜之外没有其他东西可消化,便会引起恶心感。为了防止恶心,起床之前先拿昨晚放在床头的点心垫一垫肚子,可以是饼干、年糕、干麦片、混合坚果。有零食在床边,你半夜醒来感到饿的时候也不用再起床翻找。如果半夜跑去卫生间呕吐,回来后最好吃点东西,这样可以保证夜间你的胃有东西可消化。
●临睡前吃点东西。睡前少量进食一些高蛋白及复合碳水化合物食品(松饼、牛奶、奶酪棒、冻干芒果等),会让你的胃一直到早晨都很舒服。
●适量进食。塞得满满的胃和空空如也的胃一样容易引发恶心。胃负担过重(哪怕是很饿的时候吃得多)也会引起呕吐。
●少食多餐。防止恶心的最佳方法就是保持血糖水平平稳,同时让胃里有点东西。为了预防恶心,少食多餐是明智的做法——用一日六餐代替传统的一日三餐。出门时别忘了带一些容易消化的零食(果干、冻干水果、苹果酱、坚果、燕麦棒、麦片或椒盐卷饼)。
●吃得好一点。富含蛋白质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帮助你抵抗恶心(搭配食用效果更佳,比如几颗杏仁和一根香蕉)。它们既有营养又能缓解恶心,对准妈妈们来说是双赢。
●能吃什么就吃什么。如果你根本吃不下那些营养的东西——那么从现在开始,能吃什么就尽量吃点儿。接下来会有很长时间让你享受健康而均衡的饮食。现在这个经常反胃的阶段,最重要的是吃点东西帮你熬过这些让人崩溃的日日夜夜,哪怕是冰棍和姜饼。如果是鲜果冰棍或全谷物姜饼就更好了。
●多补充水分。短期内,获取足够的液体比获取足够的固体食物更重要,尤其在你因为呕吐失去大量水分的情况下。感觉难受时会觉得液体更容易喝下去,那就通过液体补充营养。你可以通过水果奶昔、汤、果汁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如果觉得流质食物更容易恶心,就吃水分多的食物,比如新鲜蔬果,特别是瓜类(其中西瓜含水量最高)和柑橘类水果。有些准妈妈觉得一顿饭又吃又喝会让消化道负担太重,那么可以试着在两餐之间补充液体。如果你吐得厉害,电解质水和椰子汁都会很有帮助。
●吃凉的东西。对准妈妈来说,冰凉的食物一般更容易下咽,因为气味和味道都更加温和。试试冻葡萄、芒果、西瓜、水果冰棍,或者冰凉的杏仁奶。让胃里更舒服也能抑制烧心。
●换着吃。刚开始有些食物让你感觉很舒服(甚至是唯一能吃下去的,所以你一直不停地吃),慢慢地你会发现它们失灵了,甚至开始引发恶心,这也是常有的事。如果饼干开始让你恶心,就换成其他吃起来更舒服的碳水化合物,例如谷物麦圈。
●不要接触让自己恶心的食物。不要强迫自己吃不喜欢的东西。让味蕾做主,听从自己的喜恶。如果只能忍受甜食,就只吃甜的(桃子和酸奶可以提供你需要的维生素A和蛋白质,不一定非要从西蓝花和鸡肉中摄取)。如果味道重的食品可以让胃好受些,就放心地吃吧(比如早晨可以热一块比萨来代替麦片)。
●不要闻(以及看)那些讨厌的食物。由于过于敏感的嗅觉,准妈妈们常会发现自己曾觉得诱人的某种气味突然变得讨厌,而那些之前就很讨厌的气味,现在闻到就会作呕。所以,远离那些会引发恶心的气味——无论是你的伴侣喜欢在周末做的香肠和鸡蛋,还是他那曾让你神魂颠倒而现在却觉得恶心的须后水味道。同时,也要远离那些你一看就觉得恶心的食物(生鸡肉是常见的元凶)。
●服用孕期补充剂。孕期补充剂可以帮你补充缺乏的营养。害怕自己咽不下这些药片,或者会吐出来?事实上,一天服用一次维生素可以减轻恶心症状(特别是富含能够抑制恶心症状的维生素B 6 的缓释剂)。但要在你最不容易吐的时间服用,接着再吃点零食。可以请医生额外开一些维生素B 6 (也可以搭配一些抗组胺类非处方药),对部分孕妈妈而言,补镁剂可以有效缓解恶心症状。
●借助生姜。老一辈的主妇(和助产士)中有一个流传几百年的说法:生姜可以缓解孕期晨吐。生姜的吃法很多,可以直接做菜(生姜胡萝卜汤、生姜松饼),泡茶,还有生姜饼干、蜜饯生姜、姜味糖果等。鲜姜做成的饮料(姜汁汽水不算)也可以缓解恶心感。新鲜生姜的气味(切一小块下来闻一闻)也同样有效。或者,也可以试试另一种对抗恶心的食物:柠檬。很多人发现橙子或柠檬的气味和味道都让人很舒服。也有人觉得酸味或薄荷味糖果是很好的选择。还可以试试冰杏仁奶,能够安抚肠胃(对烧心也有一定帮助)。
●好好休息。你应该尽可能多地睡觉和休息。疲劳会加重恶心。
●早晨起床后行动要缓慢一些。不要从床上跳起来冲出门去——剧烈活动会加重恶心。你应该在床上躺几分钟,吃点放在床边的零食,再慢悠悠起床,从容不迫地享受早餐。如果还有其他孩子,这么做可能有点困难,但可以比他们先起床,这样你就能多一点属于自己的安静时间,或者让伴侣去照顾他们。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怀孕后嗅觉的灵敏度大大增强了,甚至还没有走进餐厅,就已经闻到了饭菜的味道。嗅觉增强其实是怀孕带来的副作用,激素(主要是雌激素)放大了附近出现的所有味道。糟糕的是,这种猎犬式技能也会加剧晨吐症状。如果嗅觉给你带来了困扰,下面的小办法可以让你的鼻子休息一下:
●不管是厨房、餐厅、商场里的香水专柜,还是任何其他地方,要是受不了那里的气味,就直接离开。
●跟你的微波炉成为好朋友。微波烹饪通常没什么味道。
●太晚了——已经闻到难闻的气味了?闻到受不了的油烟味或霉味时,赶快打开窗户,或打开厨房的排气扇。
●因为衣服纤维非常容易沾染气味,你换洗衣服的频率应该比怀孕前更勤。如果洗涤剂和柔顺剂的香味也让你不舒服,选择无香型的(包括其他所有清洁产品)。
●化妆品应该换成无香或淡香型(或者不会让你恶心的香味)。
●请那些经常处于你嗅觉范围内的人(以及熟悉到可以提出这种要求的人)多照顾一下你的感受。请伴侣在吃完芝士辣汉堡之后要洗手、换衣、刷牙。请朋友、同事和你在一起时尽量少用香水。
●如果某种气味让你感觉舒适,可以让周围充满这种气味。薄荷、柠檬、姜、肉桂都能让孕妇舒服些,尤其是对于那些恶心感很明显的准妈妈。另外,一部分孕妇很喜欢与宝宝相关的味道,例如婴儿爽身粉的香味。
●缓解压力也能缓解恶心。参见第154页,学习孕期的减压办法。
●注意口腔卫生。每次呕吐以及就餐后要刷牙、漱口(可以请牙科医生推荐适合的漱口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你保持口气清新,减轻恶心症状,而且可以清洁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滋生,降低牙齿和牙龈损伤的风险。
●试试腕带。这种约3厘米宽的弹性腕带通过压迫手腕内侧的穴位达到缓解恶心的作用。这种腕带没有任何副作用,在药店和保健食品店都能买到。医生还可能为你推荐一种构造更复杂的腕带,通过微量电流刺激来达到缓解恶心的效果。
不知道下一次呕吐是什么时候?当你找不到厕所或者公路出口时,呕吐袋就是一个方便的选择。无论去哪里,都可以随身携带。
●尝试CAM。有许多辅助疗法可以帮助准妈妈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例如针灸、指压按摩、生物反馈疗法、冥想及催眠,都值得一试(参见第88页)。
●寻求药物帮助。如果自己尝试各种办法都不能缓解晨吐,咨询医生看看是否需要药物介入。Diclegis和Bonjesta都是孕期安全止吐药,包含抗组胺剂多西拉敏和维生素B 6 (处方药也经常使用这种组合),为缓释制剂,能有效缓解晨吐症状,并且不会引起白天嗜睡。如果晨吐症状非常严重,可以额外服用缓解恶心的药物(如异丙嗪、甲氧氯普胺或东莨菪碱)。但不管什么缓解晨吐的药物(西药或中草药),都不要在没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服用。
有不到5%的孕妇恶心呕吐症状很严重,需要医疗介入。如果你是其中之一,参见第574页的内容。
“我每天都感觉口腔里充满了唾液,咽下去时总觉得恶心,这是怎么回事?”
口水太多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但是对于怀孕初期的大部分女性来说,这是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尴尬事实。唾液分泌过多是常见的不适症状,特别是有晨吐症状的孕妇。唾液分泌过多可能会加重恶心症状,让你吃东西时忍不住想吐,但它没有任何危害。幸运的是,这种症状不会持续太久,只会在孕期的前几个月困扰你。
讨厌这种时时都要吐口水的日子吗?可以试试用薄荷味牙膏刷牙,或用薄荷味漱口水漱口,或者嚼无糖口香糖,这些方法能帮助你缓解不适。
“我觉得嘴里总有一股金属味,这是因为怀孕,还是因为吃了什么东西?”
嘴里的味道像含了一枚硬币?不管你信不信,口腔里有金属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孕期副作用——只是不常有人提起。这种症状同样是激素在作祟。激素经常会影响味觉。当激素分泌增多(比如月经期、孕期),味蕾就会受影响。和晨吐一样,口腔里的金属味也会在孕中期得以缓解——幸运的话两个症状都会消失——因为这个阶段激素分泌量开始下降。
在那之前,你可以用酸性食物来对抗它。柑橘汁、柠檬水、酸味糖果都是很好的选择。如果觉得自己的胃可以承受,还可以吃一些醋腌制的食品(要不要试试用冰激凌配酸黄瓜?)。这些酸味食品不仅可以弱化金属味,还可以刺激口腔分泌更多唾液以冲掉这种金属味(如果你已经有了唾液分泌过多的症状,就不能用这个办法了)。还有一些消除金属味的小技巧,例如每次刷牙时刷一下舌苔,每天用盐水(1茶匙
盐加入237毫升水中)或小苏打溶液(1/4茶匙小苏打加入237毫升水中)漱口几次,调节口腔的pH值。你也可以让医生换一种孕期维生素,有的维生素会让你觉得口腔里有金属味。
“我每半小时就要去一趟厕所,小便这么频繁正常吗?”
马桶不是家里最舒服的座位,但可能是大多数孕妇坐得最多的一个座位。让我们面对现实吧,在怀孕的日日夜夜里,你不得不频繁地上厕所。尿频很麻烦,却是十分正常的,尤其是在孕早期。
是什么导致了尿频?首先,激素的作用使孕妇血容量增加,尿量也增加了。其次,孕期肾脏的代谢率提高,帮助身体更快清除体内垃圾(包括宝宝体内的垃圾,所以你的小便其实是两个人的)。最后,日益增大的子宫开始压迫膀胱,储存尿液的空间逐渐变小,让你不断想去小便。这种压力会在孕中期得到缓解,因为逐渐增大的子宫升入腹腔,不再压迫膀胱。等到孕晚期或是第9个月时胎头下降入盆,尿频会再次发生。同时,由于每个孕妇的内脏位置稍有不同,尿频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孕妇基本上没有感觉,有的孕妇可能会在孕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为此烦恼。
小便时身体前倾有助于排空膀胱;排尿之后再努力一下有助于排空尿液。虽然作用不大,但这些小策略确实可以减少去卫生间的次数。
千万不要以为少喝水就能让你远离卫生间,你的身体和宝宝都需要稳定的液体供给。另外,排尿减少会导致尿路感染。但一定要减少咖啡因摄入,大量咖啡因会增加小便次数。如果你发现自己夜尿增多,可以限制睡前的饮水量。
如果你一直有尿急的感觉(哪怕刚刚尿完),需要告诉医生。他会帮你做些检查,判断是否有尿路感染。
在孕早期,尿频会一直伴随着你的伴侣,这种情况在孕晚期会再次出现。为了让她更方便,你要尽量保持厕所礼仪。不要占着卫生间,让她随时可以使用。每次上完厕所,记住把马桶垫圈放下来(尤其是晚上),保证走廊里没有任何障碍物(你的健身包、运动鞋),在通往卫生间的走廊里留一盏夜灯,以免她起夜的时候绊倒。此外,她在一场电影中可能会去3次卫生间,或在去你爸妈家的路上要求你停车6次,你应该充分理解(别翻白眼)。
要记住:尿频不是她能控制的,总刻意憋尿容易造成尿路感染。
“我怎么没有尿频症状呢?”
也许你平时小便就比较频繁或者只是没有仔细纪录,所以没有注意到尿量增多。但一定要确保自己摄入了足够的水分。水分摄入不足不仅会造成小便减少,还可能导致脱水和尿路感染。在关注小便次数的同时,也要注意尿液的颜色。正常尿液应该是透明的淡黄色,而不是深黄色。
“我几乎认不出自己的乳房了,它们变得太大了,而且一碰就痛。会一直这样吗?生完宝宝之后会下垂吗?”
看来你已经发现了孕期的第一个重要变化:乳房。你的肚子一般会在孕中期才悄悄鼓起来,乳房却从怀孕几周之后就开始膨胀,逐渐超出罩杯(孕期结束时你的胸罩尺寸可能会比怀孕前大3个罩杯)。引起这些变化的是体内的激素——在经期引发乳房胀痛的也是这些激素,但孕期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你的乳房里正在积聚脂肪,血流量也增加了。乳房变大自然有其原因:让准妈妈为即将出生的宝宝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
除了变大,你还会发现乳房的其他变化:乳晕变大、颜色变深,可能还会出现深色的斑点。产后这些区域会逐渐变淡,但不会彻底恢复。你会在乳晕上发现一些小突起,这些起润滑作用的腺体在孕期会变得更加明显,产后则会逐渐复原。你的乳房上也许会出现交错的蓝色血管(皮肤白皙的女性更明显),这是妈妈给宝宝输送营养的管道,会在产后恢复原样(如果你是母乳喂养,就会在宝宝断奶后恢复)。
幸运的是,罩杯增大不会一直伴随着疼痛(或敏感不适)。尽管在孕期的9个月里乳房会不断增大,但触痛的感觉在第3~4个月后会有所改善。部分女性的症状在那之前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另外,疼痛的时候可尝试冷敷或热敷。
至于产后乳房是否下垂,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如果你的妈妈乳房下垂了,你有可能也会这样),但也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乳房下垂不仅仅是怀孕造成的,孕期乳房缺少支撑也是原因之一。所以,不管你现在的乳房多么坚挺,都要穿支撑性好一点的胸罩来保护乳房(虽然在乳房敏感的孕早期你可能非常不愿意穿内衣)。如果你的乳房特别丰满,或者现在已经有了下垂的趋势,那最好晚上睡觉也穿着胸罩。纯棉的运动型胸罩是最舒服的选择。
并不是所有女性都会在孕早期发现乳房的变化,有些女性的这种变化很难察觉。在什么都可能发生的孕期,乳房的一切变化都是正常的。乳房变化缓慢而不明显,只意味着你不需要太快换新胸罩,对哺乳能力没有任何影响,不用担心。
“我的乳房在第一次怀孕时变得非常大,现在我第二次怀孕,却发现它几乎没什么变化。这正常吗?”
上次,你的乳房还是“新手”——这次怀孕,它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不需要做太多准备工作,不会像上次怀孕那样受到激素的剧烈影响。你会发现它们随着孕期进展缓慢胀大,甚至会直到分娩后、开始分泌乳汁时才变大。不管是哪种情况,这种缓慢的变化都完全正常。
“我一直感到小腹有压迫感,需要担心吗?”
你非常关注自己的身体,这是件好事(你一定会好好记录排卵期),也可能是坏事(可能让你过分担忧孕期一些无关紧要的疼痛)。
不必担心。腹部压迫感乃至不伴有出血的轻微痉挛都很常见,特别是在第一次怀孕时——通常表明一切顺利,而不是什么异常现象。很有可能是你敏感的身体雷达及时捕捉到了子宫所在部位(小腹)的一些变化。你感觉到的压迫感可能是由于受精卵正植入子宫,血流量增加,子宫内膜增厚,或仅仅是子宫开始变大——换句话说,这是你在孕期体会到的第一次生长痛。也可能是便秘所伴随的腹部胀痛或肠痉挛,便秘是孕期另一个常见的副作用。
什么时候应该给医生打电话呢?哪种情况可能是紧急情况,哪种又不是呢?下面列出的一些情况可供参考,但是要记住,出于各种原因,你的医生可能会希望发生其他情况时你也及时打电话咨询。最好和医生讨论出一个方案,以免出现一些紧急情况时措手不及。有些医生在第一次产检时就会给出一份详细的资料包,包括什么时候该给医生打电话以及应急预案。
如果你没有和医生讨论过应急预案,又正好出现需要立即就医的症状,就先给医生打电话,如果医生不在,向护士详细描述你的症状。如果过了几分钟还未收到回电,再打一次或直接拨打最近的急救中心电话,并告诉值班护士你的情况。如果让你去接受治疗,就马上过去。如果没人能把你送到急救中心,可以拨打120。
当需要向医生或值班护士说明症状时,一定要讲明你同时出现的其他症状(即使这些症状看起来与要解决的问题毫无关联)。还要具体说明你第一次发现这种症状的时间,发生频率,什么情况下会缓解或加重,以及严重程度。
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立即给医生打电话:
●严重出血,或出血时下腹部剧痛或痉挛。
●下腹中央、一侧或两侧剧痛,疼痛没有缓解迹象,伴有或不伴有出血。
●突然非常口渴,伴有小便次数减少或全天无尿。
●小便时疼痛或有灼烧感,伴有畏寒、发烧(超过38.3℃)或背痛。
●便血。
●发烧超过38.3℃。
●手、脸和眼睛突然严重水肿,伴有头痛、视力下降。
●出现视觉障碍(视力模糊、视野变暗、重影等)并持续几分钟。
●严重头痛,或头痛持续2~3小时以上。
●躺下时呼吸困难或咳嗽,并伴有四肢肿胀或心悸。
出现以下情况时,当天给医生打电话(如果发生在半夜,天亮后再打电话) :
●尿里有血。
●手、脸、眼睛突然水肿。
●小便时疼痛或有灼烧感。
●昏厥或持续眩晕。
●畏寒或发烧(超过37.8℃)且没有明显的感冒或流感症状(体温升高到37.8℃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严重恶心、呕吐:孕早期每天呕吐超过2~3次;或是孕早期没有呕吐现象,孕晚期却出现了。
●全身瘙痒,或伴有小便颜色深、大便灰白、黄疸(皮肤、白眼球发黄)。
●频繁腹泻(每天超过3次),尤其是出现黏液便时。
记住,很可能你没有出现上述症状,但有其他不适。可能你这些感觉都是正常的,只需要睡个好觉。但有疑问的时候,一定要咨询医生。
为保险起见,如果这种感觉持续存在,下一次检查时记得告诉医生。
“我上完厕所用纸擦的时候发现有血迹,不会是流产了吧?”
孕期发现下体出血确实有点恐怖,但不是所有出血都代表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很多女性(大约有25%)在孕期都有过出血现象,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健康地生下了宝宝。如果只是发现有类似月经初期或末期的那种少量出血,就可以松口气了,这可能是下列因素引起的:
着床(胚胎植入子宫内膜)。 20%~30%的女性会出现这种少量出血(通常称为“着床出血”),一般发生在预期的生理期之前(有时也发生在此期间),在怀孕后6~12天。出血量少于月经出血量,持续时间从几小时到数天不等,颜色一般为浅粉至粉色,或是浅棕色。出血的原因就是那个最终会变成宝宝的小细胞团钻进了你的子宫内膜。着床出血并不意味着怀孕出现了问题。
性生活、盆腔内检或子宫颈抹片检查。 孕期的子宫颈非常脆弱,血管扩张、性生活或者内检都很容易引起轻微出血。这类出血很常见,在孕期任何阶段都可能发生,一般没有问题。但是为保险起见,如果性生活后出血或检查后出血,应该告诉医生。有些女性的宫颈组织更敏感、更容易出血。医生可能会说你的宫颈比较脆弱,但你不必担心,也不需要接受其他特别的检查。
阴道或宫颈感染。 宫颈或阴道红肿、发炎或感染都可能导致少量出血(通常在感染治愈后就会消失)。
绒毛膜下出血。 绒毛膜是胎膜的最外层,紧贴着胎盘。当绒毛膜下或子宫和胎盘之间发生血液积聚时,就会出现绒毛膜下出血。出血程度或轻或重,但通常不会那么明显(有时在常规超声检查时才能发现)。大部分绒毛膜下出血可以自愈,不会有严重后果(参见第571页)。
有些准妈妈(也可以说是大多数准妈妈)总能找出各种让自己焦虑的问题——尤其是孕早期,以及第一次怀孕的时候。其中位列第一的就是对流产的恐惧。
幸运的是,大多数焦虑的准妈妈都在做无谓的担忧。大部分女性都能平安无事地度过孕期,直到预产期到来。这其中不乏孕期经历过下腹部痉挛、疼痛、少量出血,或三者兼有的女性。这些症状很容易让孕妇紧张,这一点可以理解(当你发现内裤上有血迹时,肯定会吓得腿软)。但很多情况下完全没有危险,也不意味着出了问题,不过在下次就诊时应该告诉医生。以下情况不必担心:
● 下腹部一侧或两侧出现轻微的痉挛、疼痛、拉扯感。 在孕早期,这可能是由于着床、血流量增加、子宫内膜增厚,或者子宫和支撑着它的韧带受到拉伸。除非痉挛很严重、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明显出血,否则不必在意。
● 不伴随痉挛和下腹疼痛的少量出血。 孕期引起少量出血的原因很多,基本上都和流产无关。想了解更多信息,参见第151页。
当然,不仅是这些症状让孕妇担心——没有任何症状也让她们焦虑。事实上,“感觉不到怀孕”是孕早期女性最常见的担忧之一。这不奇怪,即使经历了本书列出的所有孕期症状,在孕早期也很难有怀孕的感觉——症状不明显的女性就更难了。没有切实的证据(鼓起来的肚子,第一次胎动)证明宝宝正在体内生长着,很容易让人怀疑怀孕不正常——甚至怀疑自己没有怀孕。
还是那句话:不用担心。没有出现晨吐、乳房疼痛等孕期症状并不代表怀孕出现问题。没有这些怀孕初期的不愉快经历,可能是因为你很幸运,也可能意味着你是个“后起之秀”。毕竟,每个准妈妈经历的孕期症状不尽相同,出现的时机也不一样,说不定还有其他症状等着你呢。
各种形式的少量出血在怀孕中很常见。部分女性甚至会在整个孕期多次出血。有的女性只有一两天会出血,有的会出血长达几星期。一部分人会观察到带着黏液的棕色或粉红色血迹;另一些人可能看到少量的鲜红色血液。好在大部分经历过少量出血的女性最终都会健康地度过孕期、生下宝宝。也就是说,大多数时候你可以不必担心。
为保险起见,可以致电医生咨询一下(一般没必要立即打电话或在非工作时间打扰医生,除非出血还伴随下腹部痉挛,或是大量的、能够湿透整片卫生巾的鲜红色出血)。医生一般会为你安排血液检测以检查hCG水平,或者进行超声检查。如果孕期已经过了6周,通过超声很有可能听到宝宝的心跳——这样你就可以放心,知道哪怕有少量出血,怀孕也在正常进行。
如果出血有加重的趋势,变得像月经一样,又该怎么办?虽然这种情况很让人担心(尤其当伴随下腹部痉挛或疼痛),确实有必要立即给医生打电话,但并不意味着你会流产。部分女性在孕期出现了原因不明(甚至很严重)的出血,最终也仍然生下了健康的宝宝。
如果出血最终发展成流产,参见第609页。
“验血报告出来了,医生说我的hCG值是412mIU/L。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你怀孕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由新形成的胎盘细胞产生,在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几天后出现。hCG存在于你的尿液和血液中(验孕棒显示阳性的那天你就已经见过它了),这就是为什么医生要验血以进一步确认怀孕。如果你才刚怀孕,血液中hCG的水平会比较低,因为这种激素刚开始出现。但在接下来几天里,数值就会迅速攀升,大约每48小时翻一倍。这条快速上扬的曲线会在第7~12周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
想玩一次hCG数字游戏吗?下面是各个孕周hCG水平的范围。记住,这个范围很大,你的检查结果只要在数值范围内就表示一切正常,千万不要对照下列数字给你的宝宝打分。另外,怀孕日期可能出现估算误差,这也会导致数值偏离参考范围:
不要拿你的hCG数值和好朋友比较。每个孕妈妈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而hCG值也不会一模一样。甚至早在最开始受孕时,乃至整个孕期,每个孕妈妈每一天的hCG值都不同。
有一点对你很重要,就是hCG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并随着孕周增加继续攀升(应该观察它的增长幅度,不要过于在意某个特定数值)。即使你的数值不在正常范围内,也不要担心。这很可能是正常的,只不过你的预产期不准——这是hCG数值出现误差的常见原因,也可能你怀了不止一个宝宝。只要孕期顺利继续,且孕早期hCG水平持续升高,就不必为一个数值耿耿于怀(医生对这个数值满意,就可以放心)。第5~6周之后的超声检查比hCG水平更有说服力,到时候你可以和医生好好讨论一下检查结果。
“我是个精神紧张的人,工作压力也很大。现在怀孕了,我担心自己会过度焦虑。这会对宝宝有不好的影响吗?”
大多数准妈妈在怀孕的9个月里经常会感到压力很大。但你可以放心,研究表明,怀孕不会受到一般程度压力的影响。如果你对日常压力应付自如(即使你的压力已经超出一般人所能接受的范围),宝宝也不会有问题。实际上,适量的压力反而对怀孕有帮助,只要处理得当。它可以让你保持警觉,督促你在整个孕期尽可能照顾好自己和宝宝。
而压力太大或不能很好地处理压力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到了孕中期和孕晚期。也就是说,当前你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如何积极应对或减轻压力。下面的建议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卸下压力。 不被压垮的最好办法是把焦虑说出来。确保你有发泄的途径,也有倾听你诉说的人。和伴侣开诚布公地沟通,每天晚上用一点时间讨论彼此的担忧和挫折(但最好别选在临睡前,心情放松才能睡得好)。你们可以一起面对问题,缓解压力,找到解决办法,说不定还能开心地笑一笑。如果他的压力也很大,没有能力再为你减压,就去找其他可以帮助你的人——朋友、家人、同事(更能理解你的工作压力)、网友或者医生(当身体上的变化带来压力时,医生是不二人选)。如果你需要的不只是倾听,可以去做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会帮你更好地应对压力。
担心成为爸爸会给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毫无疑问,宝宝的确会给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准父母都会有这样的忧虑。压力也有积极的作用,让你开始为成为父亲做好准备。最常见的担忧包括:
我们的关系会改变吗? 面对现实吧:是的,你们的关系会发生变化。宝宝出生后,自然而然的亲密和二人世界都将成为一种奢侈,难以实现。想要亲密相处必须事先计划好(例如安排在宝宝小睡的时候),不再有心血来潮的浪漫,被打扰成了家常便饭。但只要你们都能尽力为对方空出时间来——可能是等宝宝入睡后再共进晚餐,或是放弃和朋友们一起玩而选择和伴侣度过亲密时光,或者每周安排一次约会之夜——你们的关系就能经受住这些变化的考验。实际上,很多夫妇发现,成为三口之家让他们的关系更深切、更牢固了。
工作会受影响吗? 这取决于你的工作安排。如果你的工作时间很长,很少有休息时间,可能需要做出一些调整,把父亲的职责放在生活的第一位。不要等到宝宝出生后再改变,现在就腾出时间来陪妻子做产前检查,帮疲惫不堪的她为宝宝的到来做准备。改变每天12小时的工作习惯,也不要把工作带回家。在预产期前后两个月内不要出差,不要承担工作量大的项目。可能的话,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周里休产假。也不要把工作带回家。在预产期前后两个月内不要出差,不要承担工作量大的项目。可能的话,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周里休产假。也不要把工作带回家。在预产期前后两个月内不要出差,不要承担工作量大的项目。可能的话,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周里休产假。也不要把工作带回家。在预产期前后两个月内不要出差,不要承担工作量大的项目。可能的话,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周里休产假。也不要把工作带回家。在预产期前后两个月内不要出差,不要承担工作量大的项目。可能的话,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周里休产假。也不要把工作带回家。在预产期前后两个月内不要出差,不要承担工作量大的项目。可能的话,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周里休产假。也不要把工作带回家。在预产期前后两个月内不要出差,不要承担工作量大的项目。可能的话,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周里休产假。也不要把工作带回家。在预产期前后两个月内不要出差,不要承担工作量大的项目。可能的话,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周里休产假。
需要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吗? 你们不需要在宝宝出生后抛弃原来的社交生活,但应该有所调整。宝宝一定会成为生活的中心,让你放弃以前的一些生活习惯。你可能很难在喂奶的间隙去参加聚会、看电影和做运动,小酒馆里惬意的二人晚餐可能变成家庭餐厅里闹哄哄的三人食。社交圈也会发生变化,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那些抱着孩子或推着婴儿车的人吸引,与他们产生共鸣。更不用说,你的新生活里可能没什么位置留给那些没有当爸爸的老朋友以及从前的消遣,因为生活的重心已经发生了改变,很多事情的优先顺序都会做出调整。
我们负担得起一个更大的家庭吗? 当养育子女的费用涨到超乎想象的地步时,很多准父母会因此难以入睡。但其实有很多办法可以削减开支,包括选择母乳喂养(不用花钱买奶瓶和奶粉),接受别人的二手婴儿服装(反正新衣服洗几次之后也像旧衣服了)。如果你或妻子打算多休一段时间的假(或者暂时离职),但又担心收入不够,只要衡量一下高级托儿服务的花费和通勤成本,你会觉得损失的这点工资根本不算什么。
最重要的是,不要考虑将来会失去什么,而是考虑自己即将拥有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小生命,他将和你一起分享未来。你的生活会发生变化吗?当然,会越来越好。
用行动把压力赶走。 找到压力的源头,想办法解决。如果手上要做的事情太多,就忽略不太重要的事(这是你一定要学会的重要技巧,宝宝绝对是日程表上最重要的一项)。如果你在家中或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太多,考虑哪些工作可以暂缓进行或指派给他人完成。在超负荷运转之前,要学会对新任务说“不”(在宝宝出生之前你应该掌握的另一个技巧)。
有时,把需要做的事列个清单(家事或工作),然后按计划时间排序,有助于你更好地掌控混乱的局面。在做过的事前面打个叉或划掉,会让你很有成就感。
用睡眠赶走压力。 睡觉是恢复脑力和体力的好办法。通常,紧张和焦虑都是由睡眠不足引起的——当然,过于紧张和焦虑又会造成睡眠不足。所以一定要努力打破这个焦虑——失眠——焦虑的恶性循环。如果有睡眠问题,参见第293页。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乐观的人更健康,寿命更长。现在,有人提出乐观的孕妇可以让宝宝发育得更好。研究人员发现,凡事乐观积极的孕妇出现早产或宝宝出生体重过低的概率比较低。
乐观女性的压力水平较低,这使得她们在孕期发生风险的概率也低一些。压力水平高与怀孕前后各种健康问题有关,但压力不是导致健康问题的唯一原因。乐观的准妈妈能更好地照顾自己:饮食健康,适当锻炼,规律产检,生活习惯良好。这些积极的行为加上积极思考的力量,对整个孕程和宝宝的健康状况都有积极影响。
研究人员指出,孕妈妈从任何时候开始乐观积极地生活都不晚。学会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而不是坏的一面,可以让那些美好的期待成为现实。
摄入足够的营养。 繁忙的生活是否让你养成了急匆匆的饮食习惯?孕期营养不足有两方面的负面影响:影响你调节压力的能力,以及不利于宝宝的生长。所以,要确保每天饮食规律且营养均衡(一日六餐能让你精力充沛)。注意挑选一些复合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食物,拒绝过量的咖啡因和糖果,这两种食物会让你更加难以应付生活的压力。
用洗澡舒缓压力。 洗个热水澡是缓解压力的好办法。在忙碌的一天过后,一个热水澡能让你睡得更好。
用运动甩开压力。 慢跑、游泳、孕期瑜伽等运动都有助于减压。也许你这辈子最不喜欢的就是运动,但运动的确是最好的减压方法之一,也是最佳情绪调节剂。在忙碌的孕期生活中,记得要经常锻炼。
用CAM疗法排解压力。 寻找一些能为内心带来安宁的辅助和替代疗法,例如生物反馈疗法、针灸、催眠、按摩(请伴侣按摩后背和肩部,或寻找专业的孕期按摩人员)。冥想和想象也可以帮你赶走压力。参见第83页了解更多。
远离压力。 选择任何能够让你放松的活动来对抗压力。沉浸在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里,听听音乐,编织(一旦你心无旁骛,便可以放松下来),在网上浏览婴儿服,和有趣的朋友吃午饭,写日记(另一个很好的发泄情绪的方式),做剪贴簿,或者出门走走(即使是短时间散步也能让你放松下来,恢复活力)。
怀孕后,你日益增加的喜悦是否已经让神经不堪重负?现在正是学习一些放松技巧的好机会,不仅能帮你应对孕期焦虑,也可以让你在即将到来的新手妈妈的忙乱生活里更加得心应手。瑜伽是非常好的减压运动,有空的话可以上瑜伽课,或是跟着视频练习瑜伽动作。如果你抽不出时间,可以试试下面这个方便易学、随时随地都能实践的放松技巧。如果觉得有帮助,可以在焦虑袭来时进行放松,或是一天练习几次以预防焦虑。
坐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个美丽而平静的场景(落日的余晖洒在海滩上,海浪轻拍着岸边,或是宁静的远山,潺潺流动的小溪),或者想象未来宝宝的样子,你抱着他在阳光灿烂的公园里散步。接下来,专注地放松从脚趾到脸颊的每一块肌肉。缓慢地深呼吸,感受每一次吸气和呼气,或者每次呼气时大声说一个字(比如“是”或“一”)。坚持练习10~20分钟,哪怕只是1分钟也比不做好。
摆脱压力。 或许你面临的问题根本不值得烦心。例如,如果工作让你非常紧张,就早点开始休产假,或者干脆改做兼职(经济允许的话),又或者把部分工作交给别人,不要让工作的压力搞垮自己。孕期换工作甚至改变职业规划或许不太现实,但宝宝到来后你需要认真考虑一下。
如果你的压力带来了焦虑、失眠、抑郁,引起身体不适(比如头疼、食欲减退),甚至不健康行为(比如吸烟),一定要跟你的医生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