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这本专著性的小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论构成。

首先,作者根据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三种类型(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学对象问题的新的看法: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或者简要地说,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科学。这便是本书第一部分“社会学的独特对象和社会运行的类型”的主要内容。在这一部分的开头,作者还根据我国社会学重建的现状,提出了在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并重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加强社会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社会学面临的三大困难以及这些困难与对象问题的联系。

在第二、三、四部分,作者分别从理论、实践和历史三个方面,对上述新的看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证。这三方面的论证,正与社会学面临的三大困难相对应;它们构成本书的基干部分。在这些论证中,作者围绕对象问题,对一系列社会学基本理论问题斗胆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包括:社会学对象跟社会学其他内容(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基本群体、社会组织、社会流动、社会制度、社区、社会变迁、社会问题、偏离行为、社会控制、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社会指标及其体系等)的关系;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哲学科学、单科性科学、其他综合性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文化人类学等)的关系;社会学与系统论的关系;社会学与我国改革的关系;社会学为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主要途径;西方社会学作为维护型社会学的实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革命批判性形态和维护建设性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含义;苏联社会学的历程、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西方社会学的关系;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地看待西方社会学的必要性;社会学两大分支在旧中国的特殊性以及它们在新中国“转型”的重要性;等等。

在结论中,作者根据以上论述,提出了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些设想。

上述这些看法不很成熟,甚至很不成熟,许多论述不很充分,甚至很不充分。作者之所以不避丑陋,把它贡献给读者,一则是因为我国至今还没有一本专门论述社会学对象问题的著作,总得有人尽早开个头;二则,更重要的是要抛砖引玉,引起和促进讨论。经验表明,要引起和促进讨论,有个“靶子”会容易得多。本书愿意充当这样的“靶子”,欢迎各方面的批评意见。本书作者并不把自己的观点看作固定的,将按照“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原则,保留修改自己看法的权利。另一方面,本书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自然会涉及各种不同的意见。本书作者对各种不同观点都怀有敬意,因为它们都对学术发展作出过自己的贡献。正确的观点不用说,即使被证明是错误的意见也是这样,它表明此路不通,避免无谓的劳动。在学术问题上,绝不能以“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行事。当本书观点被证明是错误时,它也希望受到这样的对待。总之,本书与其说是解决问题,还不如说是进一步提出问题。

本书作者 temnvFgjkSaP+pF0uV3oN4N+sSkq+73wz0qeNzB+iEep4dUGEySjYhRdX/EJRf/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