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张东刚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对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提出明确要求。《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将“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为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战略引领力量,要求“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构建以各学科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为主干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对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科学路径。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好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服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必由之路;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应尽之责。

一、文库的缘起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始终秉持着强烈的使命感和历史主动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把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科学内涵与民族性、原创性、学理性,持续强化思想引领、文化滋养、现实支撑和传播推广,努力当好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者、排头兵、先锋队。

我们充分发挥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特色优势,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性谋划、首创性改革、引领性探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作为“一号工程”,整体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工程”;启动“文明史研究工程”,率先建设文明学一级学科,发起成立哲学、法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等11个自主知识体系学科联盟,编写“中国系列”教材、学科手册、学科史丛书;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联合60家成员单位组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大学联盟”,确立成果发布机制,定期组织成果发布会,发布了一大批重大成果和精品力作,展现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前沿探索,彰显着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信念追求和主动作为。

为进一步引领学界对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展开更深入的原创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策划出版“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文库”,矢志打造一套能够全方位展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成就的扛鼎之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贡献标志性成果,助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世界学术之林傲然屹立。我们广泛动员校内各学科研究力量,同时积极与校外科研机构、高校及行业专家紧密协作,开展大规模的选题征集与研究激励活动,力求全面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关键领域,深度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生动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为了保证文库的质量,我们邀请来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负责选题征集、推荐和评审等工作。我们组织了专项工作团队,精心策划、深入研讨,从宏观架构到微观细节,全方位规划文库的建设蓝图。

二、文库的定位与特色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特色在“中国”、核心在“自主”、基础在“知识”、关键在“体系”。“中国”意味着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把中国文化、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自主”意味着以我为主、独立自主,坚持认知上的独立性、自觉性,观点上的主体性、创新性,以独立的研究路径和自主的学术精神适应时代要求。“知识”意味着创造“新知”,形成概念性、原创性的理论成果、思想成果、方法成果。“体系”意味着明确总问题、知识核心范畴、基础方法范式和基本逻辑框架,架构涵盖各学科各领域、包含全要素的理论体系。

文库旨在汇聚一流学者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建构和发展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广大读者提供权威的知识读本,推动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社会各界的广泛传播与应用。我们秉持严谨、创新、务实的学术态度,系统梳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探索发展过程中已出版和建设中的代表性、标志性成果,其中既有学科发展不可或缺的奠基之作,又有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探索过程中的优秀成果,也有发展创新阶段的最新成果,力求全面展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建设之路和累累硕果。文库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知识性与体系性的统一。文库打破学科界限,整合了哲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知识,构建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立体化知识架构,以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目标,以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价值追求,实现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与“三大体系”有机统一、协同发展。

二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文库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供中国方案、创新中国理论。在学术研究上独树一帜,既注重深耕理论研究,全力构建坚实稳固、逻辑严谨的知识体系大厦,又紧密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与痛点问题精准发力,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和人类共同问题提供有力的思维工具与行动方案,彰显知识体系的实践生命力与应用价值。

三是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继承性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源头活水,发展性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不竭动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文库坚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学科发展的历史传承,系统梳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探索发展过程中不可绕过的代表性成果;同时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保持对学术前沿的精准洞察与引领态势,密切关注国内外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与实践前沿进展,呈现最前沿、最具时效性的研究成果。

我们希望,通过整合资源、整体规划、持续出版,打破学科壁垒,汇聚多领域、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构建一个全面且富有层次的学科体系,不断更新和丰富知识体系的内容,把文库建成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优质成果集大成的重要出版工程。

三、文库的责任与使命

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其本质是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对中国现代性精髓的揭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阐释,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表征,这必然是对西方现代性的批判继承和超越,也是对西方知识体系的批判继承和超越。

文库建设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中的源头地位;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在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中的支撑地位;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把握传播能力建设在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中的关键地位。将中国文化、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系统梳理各学科知识脉络与逻辑关联,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现实路径,广泛开展更具学理性、包容性的和平叙事、发展叙事、文化叙事,不断完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论架构,将制度优势、发展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理论优势、学术优势和话语优势,不断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境界。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之路,宛如波澜壮阔、永无止境的学术长征,需要汇聚各界各方的智慧与力量,持之以恒、砥砺奋进。我们衷心期待,未来有更多优质院校、研究机构、出版单位和优秀学者积极参与,加入到文库建设中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把文库建设成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的标志性工程,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知识成果,为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理论和中国智慧。

是为序。 HkIH3PZm9L//aYm/sDz084BuyHCsy3cqsmJZokMd9BSOLekgMAc/tjyKciPev9y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