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晚冯君来,不知其名”

冯雪峰1903年6月出生于浙江义乌神坛村,1921年秋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在浙江第一师范求学时,冯雪峰和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创办湖畔诗社,出版《湖畔》诗集而蜚声文坛,他们四人被称为“湖畔诗人”。1922年,冯雪峰等“湖畔诗人”将刚出版的《湖畔》寄给鲁迅,扉页题词道:“鲁迅先生请批评,漠华、雪峰、静之敬赠。”这是冯雪峰和鲁迅最早交往的开始,鲁迅收到了这本书,至今此书还保存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鲁迅藏书”之中,只是鲁迅当时没有回信。

三年后,冯雪峰来到北京半工半读,在北大旁听过鲁迅的课,鲁迅也校改过冯雪峰发表在《莽原》杂志上的译文《花子》。但当时冯雪峰对鲁迅印象并不太好,“我判断他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我在心里曾经这样的说他:鲁迅,确实非常热情,然而又确实有些所谓冷得可怕啊。我看见他号召青年起来反抗一切旧势力和一切权威,并且自己就愿意先为青年斩除荆棘,受了一切创伤也不灰心;可是我觉得他又好像藐视一切,对一切人都怀有疑虑和敌意,仿佛青年也是他的敌人,就是他自己也是他敌人似的……我主观上所以这样地理解鲁迅先生的性格,除了根据片面的印象之外,也还是由于读了他鲁迅发表的散文诗的缘故”。

冯雪峰和鲁迅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26年8月5日晚,冯雪峰想麻烦鲁迅介绍他和潘漠华、姚蓬子等人计划创办的刊物在北新书局出版,鲁迅回答道:“李小峰恐怕不想再创办刊物了吧。”得知鲁迅正在准备离开北京到厦门的行装,冯雪峰便很快告辞。这次见面给双方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鲁迅在日记里只是记道“晚冯君来,不知其名” ,也就是说当时鲁迅连冯雪峰的名字可能都不知道或记得。而冯雪峰当时更崇拜的是李大钊,认为李大钊“才是真正革命、理想的人”,并受其影响于1927年革命低潮时加入了共产党。

1928年11月,冯雪峰因为被国民党通缉而离开家乡义乌来到上海,遇到了在浙江第一师范读书时的同学柔石。柔石因为当时与鲁迅一起办朝花社和鲁迅接触较多,因此告诉了冯雪峰很多有关鲁迅的事情,特别是鲁迅很热情帮助青年的事,并转交给冯雪峰一本鲁迅送他的日文书。柔石还告诉冯雪峰,鲁迅看过冯雪峰翻译的《文艺政策》一书认为对中国文艺界有好处;鲁迅对冯雪峰写的《革命与智识阶级》一文起初有些反感:“这个人,大抵也是创造社一派!”柔石对此解释说这文章主旨是批判创造社的小集团主义,鲁迅便不再说什么。

柔石对鲁迅的介绍纠正了冯雪峰原来的偏见,于是冯雪峰在柔石陪同下于1928年12月9日晚上正式拜访了鲁迅。但在这次见面中,鲁迅只是简单地回答了冯雪峰的几个问题便不再多言,随后的第二次见面也是话不太多。“但是,以后他的谈话就一次比一次多了。大概过了两个月,柔石替我在他附近找到了房子,于是到鲁迅先生那里去的次数也多起来,谈的话也更多,常常谈一两个钟头以至三四个钟头。” 1929年的《鲁迅日记》中有关冯雪峰的记载多达三十多条,可见两人交往已经比较密切。冯雪峰喜欢在阳台上眺望鲁迅的家,看到鲁迅家客人离开就立刻赶去,让鲁迅都无法拒绝。 cJojiUVYFx+F4fSTS7LsnVxnCaYpweW1V+nEVN1QNPxSVqIiOkRLlRS9kFvYt0m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