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郁达夫一冷一热一刚一柔,一个倡导“写人生”一个鼓呼“为艺术”,又相差十五岁,为什么两人关系却能够如此密切、融洽呢?郁达夫自己说:“至于我个人和鲁迅的交谊呢,一则因系同乡,二则因所处的时代,所看的书,和所与交游的友人,都是同一类属的缘故。”
学者许子东则认为原因在于,郁达夫与鲁迅有着基本接近的社会政治观,如都极端憎恶黑暗势力,唾弃封建礼教,鼓吹社会革命,也因为都有着贯穿古今的渊博学识和融会中西的文学素养而有共同语言,且“正直的人格、直率的品质,是两位作者精神上最关键的相通之处”
。笔者认为,最后一个原因应是最重要的,鲁迅与人交往最看重的是个人品质尤其是否真诚、质朴,和鲁迅关系密切的作家如胡风、冯雪峰、巴金、柔石等都有这个特点,而郁达夫也一向直率、朴实。“他们彼此欣赏,都快意于自己与世间的特殊距离。因为真,且有济世之梦,在鲁迅看来,都是人性难得的一面。”
鲁迅和郁达夫的作品在题材、结构、书写方式等方面有很多不同,尤其是风格有很明显的不同,“郁达夫是直抒胸臆,主观色彩显露于浓烈的清浊混杂的情绪宣泄之中;鲁迅是冷峻地写实,感情炽火蕴藏于深沉凝重的笔锋之下。郁达夫的抒情,显示了笔调的清新,行文的畅达,虽直露酣畅又不失其哀婉、细腻与纤美;鲁迅的写诗,则需要白描的笔触,洗练的线条,于含蓄幽默中见浓度、深度、力度”。
两人作品风格的不同主要源于鲁迅与郁达夫性格、文艺观的差异。鲁迅性格刚毅深沉,郁达夫性格柔软脆弱;鲁迅更主张文学创作是“为人生”,旨在“唤醒国民的灵魂”,而郁达夫则践行着文学“为艺术”,重在表现自我。
但郁达夫与鲁迅的作品及为人实际上也有很多相同,如两人在小说、杂文、散文、古体诗等方面都成就斐然,都富有爱国感情、人道关怀、独立人格,都对封建礼教、社会黑暗充满批判,都逐渐“左倾”追求进步,都呼唤并践行个性、思想解放。两人本质上都是“战士”和“文人”,只不过鲁迅在“战士”方面色彩多些,郁达夫在“文人”方面色彩多些。“他们都引那悲哀者为同调,以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势群体为文学表现的核心,只不过在美学追求上,直接切近血肉的鲁迅通过文学疗救人生,而忍不住宣泄的郁达夫通过文学来愈疗自己。”
综上所述,鲁迅对郁达夫影响很大,尤其是鲁迅的呐喊勇气与战士风骨对郁达夫的人生影响很大,让郁达夫在“颓废”中总体上继续前行。另外,郁达夫对鲁迅的认识、评价也很独特很有贡献,“郁达夫对鲁迅总体评价的高度不仅超越了时人,而且在整个鲁迅研究史上、评论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大致可以归纳出三个特点:1.最早将鲁迅评为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人者……2.最早呼吁重视鲁迅的社会文化价值……3.与世界文豪相提并论”。
“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郁达夫与鲁迅也可谓“两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