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谈到鲁迅时特别有感情”

1936年鲁迅去世后,正在山东大学任教的台静农悲痛万分,他立即给许广平发了唁电,还寄去100大洋作为奠仪费用。唁电中写道:“周师母鉴:顷见报载,中央社电豫师去世,惊骇万分,然关于师之起居,向多谣言,颇以为疑。但记载甚详,似果真不讳,山颓木坏,世界失此导师,不仅师母之恸也……生静农上。”1936年11月1日,山东大学文学社举行追悼鲁迅大会,台静农在会上介绍了鲁迅生平,沉痛悼念鲁迅。据徐中玉回忆:“鲁迅逝世那年台静农老师正在山大,我们举办的追悼会上他带病勉强参加了,伤痛之意极深。”

为纪念鲁迅,台静农还手抄鲁迅诗作39首分送友人,如将其中一个长卷送给了舒芜。“台静农‘困居危城’钞写‘鲁迅师遗诗’长卷是寻找精神寄托;而将这长卷赠送给‘不知何年’才能相见的好友舒芜,显然是希望用这一份珍贵的礼物来维系彼此的友谊,互相勉励,永远以鲁迅为楷模,永远奋进。” 台静农还精工装裱了鲁迅给他的书信,后经保存收录于《鲁迅书信集》中的有43封。后来,台静农将保存的鲁迅信件和文稿几乎全部交给许广平,只珍藏了鲁迅1923年12月26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演讲稿即著名的《娜拉走后怎样》手稿,以及保存了鲁迅送给台静农的《二十二年元旦》《报载患脑炎戏作》等诗幅。后来,台静农和好友魏建功、李霁野、舒芜等人相聚,也经常谈及鲁迅,“静农先生谈到鲁迅时特别有感情”

1938年10月19日,重庆举行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会,台静农在题为《鲁迅先生的一生》的演讲中说:“我们每一个黄帝子孙都得学习先生的精神,就是‘拿赤血献给中华民族!’”抗战时期,他还著有回忆鲁迅的《鲁迅先生的一生》《鲁迅先生整理中国古文学之成绩》等文章。在任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时,台静农还曾讲授过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

1946年台静农到台湾大学任教,本欲“歇脚”(台静农将自己台湾居所命名为“歇脚庵”)的他阴差阳错从此定居在台北,成为台大中文系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系主任,奠定了该系自由活泼兼容并包的学风,被台湾学人誉为“新文学的燃灯人”。因为当时鲁迅名字在台湾极为敏感,鲁迅至友、台静农同事许寿裳便因在台湾宣传鲁迅而不明不白地被害,台静农从此不再公开谈论鲁迅纪念鲁迅,乃至后来被李敖批评为“愧对鲁迅”。对此,他曾对林辰解释道:“承续为豫师写回忆录,虽有此意,然苦于生事,所忆复不全,故终未能动笔也。”

但也许,台静农只是将对鲁迅的怀念深藏于心。据陈昌明教授的《温州街》一文记载,1989年台静农搬家时,台静农亲自将一尊鲁迅塑像抱在怀中搬到新居,“我看到台静农老师缓缓起身以双手抱着鲁迅的陶瓷塑像,步履庄重而沉稳像《仪礼》中的祀典,一步一步走向二十五号的宿舍。那是一种极慎重的态度,一种精神仪式是不能假手他人的,当我回家后还感受到这股神圣而隆重的气氛。”据梅家玲文章《寻找台静农先生的鲁迅塑像》考证,这座塑像是来自香港的大陆走私货品,1980年由李昂买下送给台静农,台静农一直将其珍藏在里屋。“这尊鲁迅塑像鲜为人见,却俨然成为台老师多年来始终心念鲁迅,对其敬之重之的见证。它穿越无情的政治风暴,为那个逝去的时代,留下有情的印记。”

另据施淑教授回忆,台静农在1990年弥留之际,要读鲁迅作品,还特别想看《鲁迅和他的同时代人》一书,其中有《鲁迅和台静农》一章。“最是难忘少年狂”,台静农晚年写了《酒旗风暖少年狂》等怀旧散文,虽然没有直接怀念鲁迅,但他对青年时期与鲁迅等人的交往终究难以忘怀。如施淑教授在《踪迹》一文中所写:“他一生悬念,至死方休的就是鲁迅与北京未名社的那些往事了。” 1J7LnSpBV36qk5cabEHSHy/Qf/QYUceABPRk+PMXkeONqaayLj1ECFBegasSoc6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