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重订五味斋医话第一辑
张序

中医药具有悠久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至今仍在维护民众健康、防病治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医药卫生的重要特点和显著优势,受到世界同行的瞩目和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中医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党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认可,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在海内外的推广和普及。

中医药几千年来一直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不断汲取各个时代的先进知识和技术为我所用,故至今仍历久弥新。其中重要的经验就是历代医者勤于实践,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著书立说,丰富理论,推动中医药学术与时俱进。

在浩如烟海的医藏典籍中,医话体裁独具特色,也是中医药学术传承、发扬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千百年来已成为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话是医生的笔记或随笔,一般以短文的形式呈现,多是医生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心得体验、读经典的体会感悟、临床经验总结分析,以及对某个问题的研讨诠释等。医话没有固定的格式,形式灵活,不拘文风,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可读性强。

医话多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生动记载,理法方药环环相扣,给读者以启迪和借鉴,因此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医话多是医生在医疗实践或读书学习中,有感而发,独具见解,常给人启迪。

医话是中医文献的重要内容,由于它体裁活泼,文风朴实,内容精湛,可读性强,具有活态传承的特点,又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因此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如朱丹溪《格致余论》即是数十篇医话汇编成的一代名著。

我喜欢读医话,也要求学生们多读此类著作。医话类著作内容丰富,观点鲜明,阐述透彻,富有哲理,耐人回味,如清代徐大椿编著的《医学源流论》。

现今中医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中医药学术发展也不断取得进步。中医医话更是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呈现一派大好形势。

天津中医药研究院张智龙教授中医学术造诣深厚,又勤于临床,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他热爱学习,善于思索,其十几年前所著《五味斋医话医案》,出版后我曾阅读过,阅后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而近期该书又即将重订再版,故邀我写序。我此次阅读《重订五味斋医话(第一辑)》有更多感悟,其较之初版更新内容很多,尤其是医话更是深含意蕴,是一部上乘之作。

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通过案例介绍临床常见病的治疗规律,是作者多年临床经验体会,经中医理论和经典医籍的分析梳理,验之临床,最后总结归纳为治病规律,指导临床应用,反映了作者对这些病证的学术见解和治病经验。下篇为医论和杂谈,这些论述立足经典医著理论,继承发挥并举,阐述宏翔精辟,论点独具匠心,代表了作者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可作为临床医生、医药院校学生、留学生学习和提高医学理论、诊疗水平的参考用书。

书将付梓,乐为之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医大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 名誉院长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 名誉校长
2024年2月于天津静海团泊湖畔 5hwfGkH5VtbPJXG9K6Yd/7BvP9/v+kKPSGn3PUP51mW9CqaeFXSuDkiT99gG6i2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