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具有发生率高、知晓率低、预后差和医疗费用高等特点。激素是CKD的常用治疗药物之一,具有很好的抗炎、抗病毒、抗休克及免疫抑制作用,在临床治疗CKD中不可或缺。但由于其使用不当或长期地应用,极易产生副作用及药源性疾病。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克服其副作用,成为当今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观察,发现针灸对于防治CKD患者激素副反应具有很好的疗效,现仅就其规律探讨一二。
西医学认为激素副作用的产生,主要是长期大剂量地应用激素药物,反馈地抑制了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功能,造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系统功能紊乱。早期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后期则表现为肾上腺皮质结构的退化,体积萎缩及功能衰退。如此产生了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及疾病反跳现象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激素的早期,主要是防止肾上腺皮质功能被抑制,后期则应以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为主,以促使HPA轴系统功能的恢复。但目前西医学尚无有效的措施,只是在使用激素的方法上,加以注意和控制,这样不仅影响了激素治疗作用的发挥,也不能避免激素不良反应的发生。
岳凤先教授认为,西药中药化“既有理论意义,又具实践意义;既具现实意义,更具深远意义”。中药具有阴阳属性,而西药亦具有一定的阴阳偏性,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阿司匹林:“其味甚酸,其性最善发汗、散风、除热。”作为西药的激素也具有一定阴阳偏性,笔者从应用激素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激素属阳性温,归肾经,类似中药的“纯阳”之品。激素应用之初,其功效似“少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言,“少火生气”,故短时间应用,激素具有温阳补虚、利水消肿、回阳救逆之功。如一项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表明,应用前患者以气虚证和阳虚证为主,而应用之后气虚证和阳虚证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由此可证明激素温阳补益的功效。但长期大量地持续应用激素,似壮阳之品连续服用,激素的“少火”之性就逐渐转为“壮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壮火食气。”壮火为元气之贼,必然会导致阳盛,阳盛耗阴,消烁肾精,阴精内竭,而出现肾阴亏虚之证,表现为阴虚内热之象。如在一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持续应用激素治疗,许多患者常会出现盗汗、口干、乏力、五心烦热、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之阴虚证候。由此可知,激素大剂量持续应用会导致阴虚内热之证发生。而随着激素这一“纯阳”之品的长期应用,阴损及阳,肾之阴阳俱伤,甚则由肾及脾,脾虚痰湿内生,痰热内蕴,而出现向心性肥胖、水牛背、闭经、不孕等症状。阴虚热盛,炼液成痰,因痰致瘀,痰瘀浊毒内生,结于骨则出现股骨头坏死,渗于脉道而出现高脂血症、血糖异常等。而当激素撤减时,或骤然停药,肾阳失去助养,则表现出阴阳两虚、阳虚为主之象。所有这些都是由于激素这一“纯阳”之品,引起体内阴阳发生消长转化,由肾阴虚到肾阳虚演变为肾之阴阳俱虚的结果。这一论点已被临床实践证实。李恩等对246例使用激素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调查分析发现,停用激素1个月以上的,肾阴虚者占44.7%,肾阳虚者占55.3%,而仍在使用激素的,肾阴虚者占71.4%,肾阳虚者占28.6%。这一调查结果,与沈自尹等报道的试验结果相同,即在治疗量激素应用过程中,姑且不论其外象如何,其内在实质,早期属于阴虚内热,后期属于阴阳两虚、阳虚为主。防治激素副作用产生的方法,就在于调整肾之阴阳的平衡。
鉴于激素这一纯阳之品长期应用可致机体阴阳的失衡,表现为由肾阴虚到肾阳虚再到肾之阴阳俱虚的演变过程。笔者认为应用激素的早期,当以滋养肾阴为主,以制亢盛之阳;而在后期,激素减量或停用阶段,当以温补肾阳为主,以壮元阳。
在使用“纯阳”之激素的早期,人体之阳气受此“纯阳”之品的助养,亢盛为害,耗伤阴精,阴虚则内热,故此时临床多表现为阴虚火旺之证,治疗当以滋养肾阴为主,以益一身之阴液,佐以泻火,以制亢盛之阳。取功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之穴,以针刺为主,施以补法,禁用灸法,以防助热伤阴。笔者临床常取双侧肾俞、中注、太溪、复溜、三阴交等穴,施以徐疾提插综合之补法,以滋补肾阴;配取太冲等穴,施以平补平泻法,以泻虚火,诸穴均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经临床观察发现此法能改变由于肾阴虚所致的阴虚火旺之证候,拮抗激素的副作用。据赵相杰等人的实验研究报告,电针双侧肾俞穴能有效地拮抗外源性激素对HPA轴的反馈性抑制。
由于长期应用纯阳之激素,耗伤了肾之真阴,久之阴损及阳,使肾之阴阳俱虚。而当纯阳之激素撤减后,肾之真阳失去助养,则阳虚愈甚,故此时临床主要表现为肾阳虚衰之证,治疗当以温补肾阳为主,以益火之源,佐以养阴,以阴中求阳。取善于温肾壮阳之穴,施以热补法或灸法,以补益虚衰之阳气。笔者临床常用双侧肾俞、大赫、志室、足三里及关元等穴,施以灸法,每穴10分钟,以温肾壮阳,配以针补双侧复溜、然谷,留针40分钟,以滋养肾阴;诸穴相伍,每日1次,使阳生阴长,恢复人体之阴阳平衡。临床按此法施治确能拮抗激素的副作用。据吴伟康报道,电针足三里可预防激素所致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拮抗其反馈性抑制,减轻其萎缩,并对其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总之,激素并非有毒之物,其在治疗CKD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应用之初,激素具有“少火之性”、温阳之力。但长期应用,则其副作用亦逐渐显露。在长期应用的早期,往往表现为阴虚之象。在激素持续应用的后期,骤然停药,则表现出阴阳两虚、阳虚为主之象。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结果说明,针灸能拮抗激素的副作用、并发症及撤减激素后的疾病反跳现象,辨证地使用针灸不仅可以缓解各类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还为激素的正规、足量运用及撤减创造了条件。临床上,我们应辨病、辨证、辨因、辨体相结合,注意滋阴法与温阳法不同时期运用的主辅,并结合不同时期的病理机制、个体差异、病程等因素综合考虑,随机施治,以促使HPA轴系统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