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浙江地处东海之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脉悠久,名医辈出,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千余年来,浙江的医家们不断传承发展,守正创新,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医学流派,使浙江中医学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2009年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本科办学50周年之际,我牵头编写了《浙江中医学术流派》,提出了浙江中医药的十大学术流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省都有了各具自身特色的流派名称,如黑龙江的龙江医派、广东的岭南医学、云南的滇南医学、安徽的新安医学等。我省如能提炼一个既能代表浙江中医药学术流派,又能涵盖浙江全域的综合称谓,则有利于浙江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促进浙江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2015年我向时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肖鲁伟教授汇报了这一想法,得到肖会长的肯定与支持。此后,由我牵头,组织相关人员,梳理了浙江中医药有关文献,调研了全国各地的基本状况,提出了综合称谓的初步方案,邀请了严世芸等全国著名专家进行论证,最后经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一致同意把“浙派中医”作为浙江中医药及其学术流派的综合称谓。2017年7月1日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正式向社会发布了这一决定,在推出“浙派中医”历史十大流派的同时,又凝练了“浙派中医”的八大特色,分别是源远流长、学派纷呈、守正出新、时病诊治、学堂论医、本草增辉、善文载道、厚德仁术。

“浙派中医”发布后,社会反响热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浙派中医”宣传巡讲;《中国中医药报》开设专栏并长篇报道了“浙派中医”有关内容;在意大利等地召开的世界中医药大会上设立“浙派中医”专场。“浙派中医”得到了国内外中医药界的广泛认可。《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打造‘浙派中医’品牌,实施‘浙派中医’传承创新工程,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推荐行动计划”。《浙江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要“加强中医药文化保护研究,梳理浙江中医药发展源流与脉络,整理医学文献古籍,编撰‘浙派中医系列丛书’”。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研究所江凌圳主任牵头编撰出版了“浙派中医原著系列丛书”。

整理“浙派中医”地方、专科发展史,挖掘其中的内涵、特色及其规律,是一项研究“浙派中医”的基础性工作,极为重要。为此,在我的提议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于2022年7月1日启动“浙派中医系列丛书”地方卷和专科卷的编撰工作。该套丛书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浙江中医药大学牵头编写。地方卷共计12册,包括浙江省中医药发展史1册和11个地市中医药发展史各1册,系统介绍浙江省内11个地市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积淀,展现不同地域“浙派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这不仅是对地方中医药资源的梳理和整理,更是对“浙派中医”整体文化的一次全面展示。同时,为完整反映浙江省全域中医药整体发展脉络,我们又编撰了《浙派中医史》,使“浙派中医”各地特色与整体发展相互印证。专科卷第一辑共9册,分别针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等专科领域进行深入整理,每一册都汇集了历代浙江医家在各自领域内的学术建树和临床经验,全面展示了“浙派中医”临床各科的历史发展过程、医家医著、学术思想、发展现状等内容。

本套丛书的出版,全景式、立体式展示了“浙派中医”地域与专科的独特魅力,为医学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为大众了解和学习浙江中医药提供了一套有益的读物。丛书的出版必将为提升浙江中医药的整体水平,促进健康浙江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丛书编撰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关心与指导;编写人员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忘我投入;编写专家组细致严谨,倾注了大量心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领导及王秋华编辑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于文明,第三届国医大师葛琳仪教授百忙中拨冗作序,体现了对“浙派中医”的关怀与厚爱。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套丛书的完成只是整理研究“浙派中医”基础性工作的一部分,今后的整理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希望我省中医药界的同道们,牢记使命,薪火相传,为“浙派中医”的发扬光大而不懈努力!

范永升
2024年10月8日

注:范永升,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首届全国名中医 2xemC+pIwfxgPVBpnzSFUCVicv7/Mudz44AhCU07WTCOTP2SpgziJmvveVrllR0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