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乌镇医派学术特点

从乌镇医派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特色看,主要精于内科,兼顾妇科和儿科等,用药介于“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之间,既善于温热病的治疗,重视利湿、清热,用药轻灵,也善于内科杂病的调理,经方、时方并用,亦无门户之见。系统考察乌镇医家临证医案,可以得出一些共同学术特色。

1.外感宗叶薛而善变通

治疗温热病法宗叶天士、薛生白,擅用卫气营血辨证,结合六经、三焦辨证,用药轻灵,善用凉润。在张千里的医案中更加明显,如以西洋参、麦冬、沙参、石斛通养胃阴,实是法师叶氏。但其治时令病,虽以《温热论》为依据,但处方选药又不尽相同,而是择善而施,有所变通。孔广福、陆质夫皆是推崇吴门叶氏,而自成名家的。张艺城精内、妇诸科,尤长温热病治疗,亦以叶、薛为宗。

2.内伤承仲景而兼脾肾

在内伤杂病的诊疗方面,乌镇医派医家继承张仲景、李东垣、朱丹溪等学术思想,临证重视脾肾。从逸舲的医案里,可见他得力于仲景学说甚多,屡用经方化裁,论治重视先后天之本。张千里论治“孙宫保肿胀案”更是反复强调胃气的重要性,主张即停草泽峻利药物,以粥糜自养,以待胃气来复。

3.治病辨体质而后论治

乌镇医派对于体质学说研究较深,并有效指导临床治疗。特别是僧逸舲的医案中就有“木火体质”“体质甚薄”“先天赋薄”“是禀赋气虚而痰湿偏盛也”“阴虚之体,最忌遇夏,是不耐热逼也”等有关体质的论述。共出现木火、湿热、阴虚、阳虚、气虚、痰湿六种体质类型,对体质学说可谓深有研究,故其论治也常结合体质而进行,疗效卓著。陆质夫以一味紫河车粉挽沈孩之“白面厝”,即辨体论治的典范。 6paf+QE7kq0iHd1AlDg1pWwEIVWUoyzh1kuJ/VcalZ/DDSySmKldjZXg5AkqVzP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