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市境地势低平,有山丘200余个,零散分布在钱塘江杭州湾北岸一线,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市域最高点是位于海盐与海宁交界处的高阳山。市区为太湖边的浅碟形洼地,地势大致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于数千年来人类的垦殖开发,平原被纵横交错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错分布,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旱地栽桑、水田种粮、湖泊养鱼的立体地形结构,人工地貌明显,水乡特色浓郁。嘉兴市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区,冬夏季风交替,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
在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嘉兴自古以来药产丰富,部分药物产量颇丰。如瓜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耐寒能力强,是一种深根性植物,根可深入地下100~150cm,栽培瓜蒌时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房前屋后空地均可栽种,秋季果实成熟时,连果梗剪下,置通风阴凉处。瓜蒌适合嘉兴的地理气候环境,它的果实、果皮和种子分别为传统中药天花粉、瓜蒌、瓜蒌皮和瓜蒌子。枸杞常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盐碱地、路旁及村边宅旁。生于山坡、田野向阳干燥处,易栽培,喜光照。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盐碱、耐肥、耐旱、怕水渍。以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轻壤土栽培为宜。主产于山西、河南、浙江、江苏。其果实为枸杞子,药用功能与宁夏枸杞相同,根皮称地骨皮。
据正德《嘉善县志》记载,嘉善县内有80多种中药材。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海盐县有枸杞、瓜蒌、薄荷、野菊花、地骨皮等药材。万历《崇德县志》记载,桐乡县共有药物109种,如薄荷、土牛膝、石菖蒲、荆芥、泽兰、艾叶、芎䓖、土木香、茵陈、青蒿、红花、夏枯草、旋覆花、何首乌、土大黄、瓜蒌、车前子、柴苏、苍耳子、覆盆子、射干、益母草、麦冬、青葙子、天花粉、白扁豆、香附子、野葛、豨莶草、枸杞子、吴茱萸、槐花、橘核、辛夷、牡蛎、石榴皮、忍冬藤、松脂、百合、风藤、原蚕蛾、乌梢蛇、蝉蜕、蛇蜕、蚕蜕、蜂子、蜂房、蜜、蜡、僵蚕、蚕沙、蟾酥、桑螵蛸、龟甲、鳖甲、蜈蚣、三七、白颈蚯蚓、水荭、半枝莲、千里光、虻虫、地肤子等。光绪《嘉善县志》记载,可供入药者达100多种。民国时期,海盐县有58种中药材,其中瓜蒌、青皮、泽泻年产量均在1吨以上,以六里、澉浦、西塘等地出产居多。光绪《石门县志》又补充7种药物,分别为天南星、女贞子、龙常草、款冬花、百部根、金钱草、凤仙子。民国时期,玄参主要产于石门、安兴、翔厚一带。牛蒡子以石门、乌镇、民合、新生一带最多。
在嘉兴民间,因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其简易的偏方验方在百姓间流传颇广,地方本草特色明显。因古代物流不发达,嘉兴本地的本草资源为当地医家治病的首选,同时也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半枝莲功效为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临床用于治疗热毒疮疡、毒蛇咬伤及肺痈等。半枝莲外用痈肿疮疡,有解毒、消肿的作用;内服能利尿、祛瘀止血。夏枯草的功效是清肝明目,还有利尿降压的作用。民间又用它来泡茶,作清凉解暑之用。狗尾巴草有清热、祛湿、消肿的功效,用治痈肿、疮癣、赤眼、痈癣。面上生癣,用狗尾巴草的茎捣烂搓脸有效。还可解热、明目。如海宁市丁桥镇传承人蒋氏用观世音草(车前草、籽)来退热解毒,用于口腔溃烂、嘴角生疮等症。杨梅浸烧酒对防治细菌痢疾有较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