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医派除了传承方式的多样化,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很多特点。首先是教材新颖,利于诵读,以歌赋形式编成学习资料,清代海宁郭诚勋有《证治针经》,将内科、妇科疾病的证治,以赋的形式呈现,全书仅10万字,内容丰富翔实。清代嘉善王瀛洲著《幼科秘传》,全书仅5万字,有一半是歌赋,将常见的儿科病用简明易读的方法教导学者。此外还有《分经药性赋》《察舌辨证歌》《四言脉诀》等启蒙医籍,更有《笔花医镜》《医要便读》《医学指要》等普及性的浅易读物。嘉兴地区世家业医者众多,伴随家传式中医教育出现的是兼收他人作为门生的带徒式教育,这种名医带徒的师承教育突破了“医术秘不外传”的传统限制,拓宽了医学的传播范围,培养了更多的医家,如张希白传吴炳,吴氏复传树人,树人再传陈良夫等。
7000年的文明发展,1800年的医药传承,秀水医派自岐黄之源蜿蜒而来,涓涓流淌,逐渐充沛,兼纳他支,日益壮大,汇聚成源远流长的中医大河。她是历史长烟的积淀,又是时空馈赠的瑰宝,滋养守护着杭嘉湖平原上世世代代的人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完整连续性及其博大精深造就了中医学。传承是中医人的使命,也是中医学的生命,更是医学流派发展的宿命。总结过去,经过一代又一代秀水医家们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学科多元、形式多样、系统完整的理论与经验,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努力地传承和发展,使其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