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技术,应该是为了让人类超越“更好”

自人类学会使用石头磨制简单工具起,技术就一直是我们生活的推动者和改变者。只不过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度感受到技术的影响力。

也许在石器时代,技术只是一块经过打磨的石头,它帮助人类更好地狩猎、打斗和生存。而今,在数字时代,技术已经从实物转化为影响生活各个方面的无形力量,并从各个层面重构整个社会,这也让我们对人类的未来有了更大、更深的期盼—— 我们不仅期望技术来帮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更希望能以此推动人类实现个体和整体上的超越。

我们追求物联网、云技术、AI、区块链、虚拟现实,因为它们代表了集中力量的可能,可以成为我们连接和走向未来的桥梁。如AI目前已在医疗、金融、交通等诸多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区块链有望为全球贸易、保险业等创建一个分布式的信任体系,能够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虚拟现实正在改变我们的娱乐方式……

但技术并不只给人类带来机遇,其中所潜藏的危险我们也不能忽视。

技术究竟是造福人类还是超越人类?

189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威廉·伦琴发现了X射线;在此基础上,1898年,法国化学家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1908年,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和放射化学家弗雷德里克·索迪发现铀的放射性是原子分裂的结果。这3项发现推动了科技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同时也永久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其中,索迪在放射性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全世界对核反应的关注,德国、美国纷纷开始研发自己的核武器。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这个秘密武器,那两朵于空中炸裂的蘑菇云彻底将人类带到了核战争这一无可挽回的威胁面前。就连爱因斯坦都连连哀叹: “让我害怕的是,我们的技术已经超越了我们的人性,这一点已经变得非常明显。”

如今,随着AI、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我们似乎又一次站到了技术与人性的临界点。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游离在互联网的各种产品之间时,我们的身份、个人数据及行为没有任何安全保障,它们沦为了一种可以用来置换利益的资源。而在互联网内容分发领域,内容算法推荐技术虽然提高了信息筛选的效率,但实际上破坏了我们作为个体的自主选择权,因为算法本身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自身。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自动化和机器学习的发展已经威胁到了许多传统行业的工作岗位。除此之外,AI的快速发展也让我们开始思考机器是否有可能获得和人类同样的认知,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伦理和哲学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对此,卡洛斯·莫雷拉和戴维·弗格森在《超人类密码》中批判道:“这个问题比经济问题大得多。在全球生态系统中,人类生活面临着一个明显的现实威胁。我们是存在的顶峰,头顶着创造的皇冠。但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全球历史上最大的敌人——现代的科学怪人。”但他们同时也认为“我们仍然可以控制故事的结局”且“必须心甘情愿且明智地行使这种控制权”。

于是我们更应该认清, “技术的本质应该是让人类自由地做自己” 这一现实。也就是说,人类的精神和愿望的本质是自由,不只是做自己的自由,还有表达个人信念的自由,以及成为我们能成为的最好的自己的自由。而技术,归根结底是个工具,是用来解决问题、改善生活,并保障我们自由的工具。

为此,我们在追求技术、运用技术的时候,必须优先考虑人性,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的利益为最终目的,确保技术使用的公正、公平,尊重人的自由和尊严,而不是陷入技术进步的狂热之中,同时要防止技术的滥用和错误使用。

技术的功过之间只存在2%的差别

我们常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笔者认为,它绝对不是一个不偏不倚的中立的存在。 如果用百分比来衡量的话,科技所带来的好处占比为51%,而引发的问题占比为49%。 虽然二者之间只存在2%的微妙差别,但如果将这个比例放在时间的长河之中,我们就会看到差别有多么巨大。

例如,前面提到的原子弹。就笔者个人看来,原子弹本身绝对不是一项“好的发明”,因为它会剥夺人的生命,剥夺人们选择的权利和所有可能。

但也不得不承认,当把原子能与发电联系在一起时,就能给人类提供更多的可能和选择。因为电力能驱散黑暗,拓展白昼,赋予时间新的意义;同时电力蕴藏着无尽的能量,可以将人工劳作机械化、自动化,提升社会生产效率……甚至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产生更多的可能。

在这个例子中,原子弹与核电虽然都来自原子能,却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技术:一个会抹杀所有可能,另一个则会拓展更多可能。当然,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毕竟无论AI还是基因工程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解决多少问题,就有可能引发多少问题。

其中的差别只有2%。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至今不到300年,但人类世界却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能具体到每一年的变化并不明显,但近300年来,人类的寿命确实更长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虽然仍有局部冲突,但也确实更加安全了。我们的世界在过去的年月里,一点一点积累,才终于走到了今天。

虽然平均下来每年的进步可能不到1%,但我们一直在持续进步、从未止步,这都是技术带来的变化。从这一规律来看,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会像过去那样向着“更好”前进。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觉得笔者过于乐观,毕竟在生活中我也发现不少人认为这个世界只会越变越糟糕。对此,笔者的解释是,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微小的进步很难被觉察。毕竟51%和49%之间的差距不大,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分辨。况且出于人类的天性,人们本来就很容易就把注意力放到问题上。这也就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更喜欢关注社会负面新闻的原因,但其实新闻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现实世界。

事实上,即便我们每一年只能进步不到1%,但只要这个进程持续上百年,势必会有一个令人惊喜的结果在终点等着我们。这就跟300年前的人绝对想象不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一样:他们不会想到我们能视频通话,也不会想到我们能机械作业,更不会想到人类能够飞天入海。

但这确实就是人类文明走过的轨迹。

从办公室的窗户往外看,目之所及的高楼大厦、井然有序的车来车往,不就是数百年不断进步的最好证明吗? MQPIeGRMQVXJctSirsjR+iT1LHdnMCmsRc0QSQJwnvE2b8GTQbrIp6Ez34nU4BZ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