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伤感”

大多数的巴赫传记在描写巴赫面对亲人的离世,特别是孩子的离世时,书写方式都流于表面。那个年代的儿童死亡很常见。史书上展现的巴赫是沉着冷静、远离厄运的。

遗产清单

1 原文如此,即上栏所列“未偿还债务”。

然而事实上,从童年起,死亡就笼罩着他。我们不应该忘记巴赫在9岁时就成了一个孤儿,1694年他的母亲玛丽亚·伊丽莎白·莱默希尔特(Maria Elisabeth Lämmerhirt)去世。数月后,也就是1695年2月,父亲约翰·安布罗修斯·巴赫长眠于地下。维吉尔所谓“死亡的多种样貌”从来没有离开过巴赫。1713年2月23日,他不得不看着他第一个孩子约翰·克里斯托夫(Johann Christoph)的棺材下葬,而仅在三周后,约翰的孪生妹妹玛丽亚·索菲亚(Maria Sophia)于3月15日去世。巴赫一生中参加过很多次自己孩子的葬礼,这是他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痛。

以为疾病与死亡在巴赫的时代没那么沉重,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尽管疾病与死亡的阴霾总是笼罩着巴赫的家庭,巴赫仍然与旁人一样,对它们带来的深深痛楚习以为常。相反,当一个人在为自己和他人的死亡忧心忡忡时,他的理性思考便会进一步造成阿里耶斯所谓“恐惧的加剧”,因为计算时间就是在计算活着的时间。孩子的死亡无法让人平静。人们一般认为,对于子女长大成人的忧虑是从启蒙运动时期开始的,但这并不是事实,此前这种忧虑便已经存在。然而在启蒙运动时期,这种忧虑以一种近乎病态的方式加剧,因为伴随启蒙运动而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人们对于子女更抱持一种拥有感。

巴赫与第一任妻子玛丽亚·芭芭拉共育有7个子女,其中两个儿子威廉·弗里德曼和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后来都声名显赫。巴赫的第二任妻子是安娜·玛格达莱娜,他与她共育有13个子女。但很多孩子在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美国浪漫主义画家爱德华·罗森塔尔(Edward Rosenthal)于1870年据此创作了油画《巴赫的家人》。

1720年7月,当巴赫结束陪伴安哈尔特-克滕亲王利奥波德的行程从卡尔斯巴德回来的时候,他面对的是一个令人心碎的家。他35岁的妻子玛丽亚·芭芭拉已经于当月7日下葬。这件事给他留下的伤痕永远无法弥合。《讣告》中写道,作曲家离家的时候,妻子还是平平安安的,“但当他回来后,刚一进家门,就听到了妻子生病去世的消息”

巴赫的传记作家们几乎没有人描述过巴赫在遭遇妻子离世后的反应。但海尔加·托恩(Helga Thoene)写道,巴赫在1720年完成创作的《小提琴独奏奏鸣曲与帕蒂塔》(Sonatas y partitas para violín solo,BWV 1001—1006)是在向玛丽亚·芭芭拉致意。 托恩通过研究发现,这部别名为《6首无低音伴奏的小提琴独奏》(Sei Solo a Violino senza Basso accompagnato)的佳作是在他妻子去世后才完成的,而著名的《D小调组曲之恰空舞曲》(BWV 1004)实际上是一首为亡妻创作的悼亡曲。

托恩说,《恰空舞曲》3个部分中的变奏,从第一个音符到最后一个,都以众赞歌的旋律为依托。前四小节取材于马丁·路德的《基督躺在死亡的枷锁中》(Christ lag in Todesbanden)。整首舞曲的灵感都来源于众赞歌。《恰空舞曲》的第二部分着力展现个人痛苦的忏悔。为表现这一主题,巴赫借鉴了《耶稣受难曲》中的不同片段,比如“耶稣,我现在要思考你受的苦难”。第三部分从众赞歌的最后一句“我的灵魂,现在赞美主吧”开始,之后旋律再现,第一部分中的“主啊,愿您的旨意在人间如同在天国一般,都能得以实现”被再次唱响。在这6首独奏曲,特别是3首教会奏鸣曲和《恰空舞曲》中,我们不断看到的众赞歌元素都不是作品的必备要素,加入众赞歌元素大概是为了庆祝礼仪年中的3个节日:圣诞节、复活节和圣灵降临节。

《D小调组曲之恰空舞曲》(BWV 1004),巴赫的亲笔曲谱。

巴赫的弟弟、双簧管演奏家约翰·雅各布(Johann Jacob)于1722年去世。类似的不幸在1739年5月迎来了尾声,这个月传来了儿子约翰·戈特弗里德·伯恩哈德(Johann Gottfried Bernhard)的死讯。这个让巴赫最头疼的儿子在24岁时就撒手人寰。戈特弗里德情绪多变,所过之处常常留下一堆债务,巴赫尽其所能地为他一点一点还债。巴赫为这个儿子留下了他写过最感人的一封信。巴赫给约翰·弗里德里希·克莱姆(Johann Friedrich Klemm)写信,为他儿子的行为道歉:“我十分相信你们不会因为我儿子的错误行径而怪罪我。”克莱姆为约翰·戈特弗里德在桑格豪森争取到一个管风琴师的职位,戈特弗里德接受了这个职位,但像其他几次一样,他不辞而别,还欠下许多债,举止也很不端正,让他的父亲蒙羞并深受折磨。在这封1738年写于莱比锡的信中,巴赫说自己感到很沮丧,他已经付了一些杜卡多金币给儿子还债了,“本以为这样儿子便可以开始新生活了” 。巴赫说自己不得不背负这个沉重的十字架,“只能请慈悲的上帝保佑我这个倒霉的儿子”。沮丧的巴赫恳求克莱姆,如果知道儿子的行踪请告诉他,巴赫想唤醒误入歧途的戈特弗里德“那冷漠的心,希望他能有悔过之意”。

作曲家总是依靠他的工作来对抗这些烦恼,他用音乐重建起宁静,重建起他对于上帝的信念。在玛丽亚·芭芭拉去世的几个月后,巴赫选择去汉堡做管风琴师。这并非一个偶然的决定,因为他希望可以在克滕的职位以外再做一份工作。1721年3月,他在克滕完成了《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定稿,他在献词里写道:“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您最谦卑顺从的仆人,将6首多种乐器的协奏曲,献给勃兰登堡边疆伯爵阁下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凭借这6首被施比塔命名为《勃兰登堡协奏曲》 的作品,巴赫尝试在柏林音乐教堂谋得一个职位。他想离开克滕,离开这个妻子已经不在了的地方。这种永不停歇的行动力是巴赫性格的一个内在特点。 qguPt8i1d33SYAKbMwXMvj386bBUKi6JYsZqMmaoJnHQ9XjD5z5X3xhB1A7Axp8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