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范仲淹破吕夷简之计

公元1042年,西夏虎视眈眈,宋朝分派范仲淹、韩琦等四位文臣出任陕西四路的安抚使,负责各方军民政务。

半年后,宰相吕夷简极力劝说宋仁宗:“陛下,安抚使主要负责统兵,如今情势安稳,范仲淹等文官的官阶也不必再维持下去了。文官转为武阶,有前例可循,况且他们奔波在外,十分辛苦,转为武阶,俸禄更高,也可见陛下体恤。”

吕夷简的建议看似合情合理,于是宋仁宗下诏,将四位安抚使迁为观察使。

没想到,换官阶的诏书下达之后,安抚使们纷纷抗议。范仲淹先后递交了三份奏表,拒不接受诏令。

奏表上写着:“臣为龙图阁直学士,是天子近臣,奉命巡防陕西,代表皇命,地方自然会勤谨以待,心甘情愿地接受臣等的调令。如果臣转为地方武官,就失去了参与军事决策的权力,地方将领也不愿意听从臣等的命令,这与夺权有何区别?如何能充分自主地抵御西夏进攻?”

吕夷简身为一朝宰相,必然清楚其中的利弊,那他为何还要提出这样的主张呢?

北宋时期,能抵抗西夏的侵扰,安定一方,是极大的功劳,甚至能入朝为相。吕夷简自然害怕范仲淹等人威胁自己的地位,可他也不能明目张胆地打压他们,便利用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环境,让范仲淹等人转为武阶官职,断了他们的晋升之路。

吕夷简的计策十分高明,但范仲淹深知武官无权无势,还会被朝廷的文官打压,自然不会跳入这个火坑。于是,范仲淹激烈地反抗道:“臣等一心为国,少拿些俸禄也无妨。倘若朝廷不收回成命,我宁愿违抗圣旨,身陷囹圄。”

见范仲淹如此抗拒,又说得有情有理,宋仁宗权衡之后,慎重地取消了此次任命,让范仲淹等人任原职。

“明升暗降”是职场上常见的一种打压手段,压缩了别人的发展空间。破解明升暗降的阴谋,只能是“养寇自重”,因为一个人的重要程度,是由其在组织里的作用大小决定的。 UVTEpBciX8Be4fSNCz6TBZgN0yAzH5spHdciUUeFgUK/pOiNgG+/9OhPozvEYte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