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函普年轻时侨居高丽,他在耳顺之年才回到松花江北部,与游牧民族完颜部落聚居。完颜部落虽然不承认他是本部人,但见他勇猛仁义,也纷纷与他交好。
完颜部有几个喜欢惹是生非的人,常与外族人大打出手。于是,周边部落的人也以牙还牙,聚众侵扰完颜部,往往两败俱伤。
完颜部整日为此事发愁,迫不得已请来外族人完颜函普,说:“您是外地人,如果出面替我们摆平了这事,到时候,您就是咱完颜部的人了,您意下如何?”完颜函普一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完颜函普若无其事地在两部经常闹事的地方晃悠。不一会儿,两个莽汉迎面袭来,却被函普三两下就绊倒在地。他紧紧按住一人,告诉另一个汉子:“你回去把你们部的头人叫来,不然我就把他杀了!”
须臾,那个部落的头人急匆匆地赶来了。完颜函普当着众人的面,放了手下的莽汉,对头人说:“我从高丽国来,受完颜部所托,诚心同你们讲和,绝无决斗、冒犯之意。”
“你们同完颜部打打杀杀,冤冤相报,死了多少人啊!何时才能相安无事?依我之见,杀掉第一个杀人惹祸的人,一命偿一命,之后被杀害的人,便用财物赔偿吧。如此,两部停止杀戮,还能得到一些好处。你们有何想法?”
那部落的头人也被两部的纷争困扰多时,也想早日平息,便与完颜函普约定日子,两部头人立下誓约。双方当众约定:“今后若有命案发生,行凶者必须送一个家人给受害人家做奴隶,还要赔偿二十匹马、十头牛、六两黄金。”
协议达成后,两部人摒弃前嫌,聚在一起,开怀畅饮。从此,完颜部与周边的部落都能和睦共处。
有些战争、打杀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化干戈为玉帛是仁心的体现,更彰显着怀柔政策的智慧。冰释前嫌,重归于好,是解决人际矛盾最好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