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4年,跋黑未能承袭部落联盟长之位,暗中唆使国相雅达之子桓赧、散达等人谋反作乱。
新任联盟长劾里钵与四弟颇刺淑亲自领兵平乱,当时有一句歌谣:“欲生则附于跋黑,欲死则附于劾里钵。”可见桓赧、散达势力之盛。
劾里钵告诉部将辞不失:“你领一支精锐绕到敌人后方,当我挥旗三次、擂鼓三声时,可决一死战。三军将士的性命全握在我们手上,你可不能贪生怕死!”辞不失领命而去。
劾里钵挥师而上,只见桓赧、散达之军遍布原野,旌旗飘飘,闻得锣鼓喧天。劾里钵手下的战士们不由得气短腿软,面若土色。
劾里钵面不改色,也不责备手下,下令:“原地休息片刻,整装、进食后再出发。”他亲自下营慰问将士们,与他们把酒言欢,将士们紧张的备战心情缓和了不少。
过了一会儿,劾里钵调集所有将士,铿锵有力地说:“桓赧、散达虽然人多势众,但基本上是乌合之众。若是我们众志成城,加以完颜氏先祖的护佑,就一定能战胜这帮贼人!”将士们见联盟长如此胸有成竹,顿时信心倍增,军威复振。
劾里钵叫来小弟盈歌,偷偷叮嘱道:“今日一战,胜败难料。打赢了自然是好事,可若是输了,恐怕我死无全尸。你骑着马在远处观望着,千万不要近战。万一我死了,你不必替我收尸,赶紧回去告诉你的四兄,让他接受辽国的封赐,请辽王发兵来报仇。”
虽然劾里钵知道自己没有几分胜算,但他不披甲胄,赤身露膊,背弓提剑,身先士卒。三军将士顿时热血沸腾,争先恐后地冲入敌阵。只见劾里钵挥旗三下,擂鼓三声,与将士们一起杀敌。
暗中埋伏的部将辞不失从敌后猛地杀出,桓赧、散达被前后夹击,被杀得片甲不留,元气大伤。公元1091年,桓赧、散达带领部族投降。
哪怕自己实力再弱,也不能露怯被人看轻。输人不输阵,不怒自威的人有“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的胆魄,这种能量能感染身边人,产生压倒一切的磅礴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