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年间(1506年至1521年),清江县人朱铠被杀死在文庙之中,官府调查许久都没有抓到凶手。
一天,清江县令殷云霁收到一封匿名信,举报杀人凶手。殷云霁询问左右,有人揭发朱铠为本衙某某所杀,你们以为如何?众人觉得举报可信,因为那个人确实与朱铠有仇。
殷云霁沉思片刻,道:“不对,这或许是凶手想要嫁祸他人,迷惑我们的视线。”他问:“县衙中与朱铠关系不错的人都有谁?”
有人说:“有个小吏叫姚明,同朱铠十分要好。”
殷云霁于是请一众官吏上堂,对他们说:“请你们誊抄文章,写完附上自己的姓名呈上来。”众官吏依言行事。
殷云霁将他们的作品逐个看过,喝问道:“姚明,你为何要害死朱铠?”
姚明闻言一惊,他方寸大乱道:“小人认罪,小人见朱铠携带重金前往苏州做生意,一时贪心就杀了他。”
众人好奇殷云霁是如何断定姚明就是凶手?殷云霁解释:“县衙之内,只有姚明的字迹与匿名信的字迹一模一样,不是他又能是谁呢。”
贼喊捉贼的行为常见,这也是心虚的体现。根据情况,合理推断,去怀疑揭发、指责他人的人,只要看准时机逼问对方,罗列证据,很容易就可以打破对方的心理防线,让对方不打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