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康熙帝八岁即位,按照当时的规矩,“皇帝年幼,由顾命大臣辅政”。顺治帝在临终时指定了四位辅政大臣,其中鳌拜最专横,丝毫不把年幼的君主放在眼里。
康熙年少而聪慧,他知道鳌拜是自己将来掌权的心腹大患,所以早早开始防备。康熙任命了一群满洲贵族的子弟担任自己的侍卫,命他们在宫中苦练武艺。
鳌拜独掌大权,常常派人探听皇宫中的消息,他严防死守,防止大臣们接近皇帝,一心想要将皇帝变为自己的傀儡。鳌拜见康熙经常和一些贵族子弟玩摔跤,十分不以为然。他认为康熙沉迷玩乐,不可能威胁到自己,渐渐放松了警惕。其实,康熙学习十分刻苦,文武兼备,只是鳌拜浑然不知。
有一次,鳌拜称病,好久不曾上朝。康熙亲自来到鳌拜府中探望,他径直走进鳌拜的卧室,看到鳌拜床上藏有利刀,更觉他居心叵测。但康熙非但没有露出一丝惊讶不快,反而理所当然地称赞:“身不离刀,乃是满洲英雄本色。”鳌拜闻言,觉得康熙就是个糊涂蛋,行事更加猖狂。
康熙回宫后,立刻找来那些侍卫,问:“如今情况危急,我问你们,你们是听我的,还是听鳌拜的?”这些侍卫早就不满鳌拜的所作所为,争先喊道:“听皇上的!我们只听皇上的话!”
不久,康熙召鳌拜入宫,鳌拜便毫无警惕地前去拜见皇帝。康熙请鳌拜观赏一众侍卫摔跤。侍卫们你来我往,渐渐移动到了鳌拜周围。抱腿的,扯手的,按头的,揽腰的,侍卫们忽然发难,将鳌拜按倒在地。
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勇武异常,他猛一用力,侍卫们纷纷跌翻。但侍卫们忠于皇帝,尽管不敌鳌拜,仍极力纠缠住他,阻止其行动。
就在这危急关头,康熙掏出藏于袖中的匕首,一刀刺向鳌拜,众侍卫一拥而上,终于将鳌拜制服了。康熙当即发下圣旨:“鳌拜谋反,将其监禁,等候审讯。”接着,康熙将鳌拜及其党羽尽数拔除。
《孙子兵法》说:“以谋为上,先谋而后动。”意思是做事要先制订好计再行动。事先准备充分,才能避免自己处于窘迫的境地。等危机出现时,才开始想对策,远不如提前预测危机,做出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