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嘉靖帝"大礼议"争权

明武宗朱厚照在位十六年,死后却没有留下子嗣继承皇位。群臣商议过后,从一众皇室宗亲中,选出了年仅十二岁的兴王朱厚熜继承皇位。朱厚熜是朱厚照的堂弟,在他继位后,朝廷发生了旷日持久、影响巨大的“大礼议”。

所谓“大礼议”,简单点说就是争论嘉靖帝朱厚熜该称呼谁为父亲。有人建议朱厚熜认明孝宗朱祐樘为父,而生父朱祐杬则称叔父,以过继的皇子的身份来继承皇位。

但朱厚熜却坚决不同意。他认为自己是以皇室宗亲的身份前来继承皇位的,用不着认朱祐樘为父。两方人马在北京城外争执许久,始终没有争出一个结论。

皇太后看不过去,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命令他们先让人继承皇位,再考虑其他。于是双方搁置分歧,朱厚熜于奉天殿登基为帝。杨廷和等大臣拟定年号为绍治,但朱厚熜不买账,将其改为嘉靖。

而关于嘉靖帝应该认谁做爹的争论还没有停下。以杨廷和等前朝元老为首的朝臣认为,嘉靖帝应当认朱祐樘为生父,称朱祐杬为叔父。嘉靖帝提排众议,尊生父为兴献帝,母亲为兴献后。

第二年,虽然没有改变赐给生父的尊号,嘉靖帝却同意了尊朱祐樘为生父,朝堂之上的矛盾得以缓解。

一直到二十岁可以亲政的时候,嘉靖帝才下旨将太庙中兴献帝的牌位供奉在明武宗之上。

要知道,亲政之前,嘉靖帝虽然也可以过问朝政,参与处理政务,但朝政大事都需要在内阁大臣的辅佐下完成。而如今,到了弱冠之年,嘉靖帝可以将皇帝的权力收回,对朝政有了决定权,而杨廷和等一众前朝老臣都已经陆陆续续离去,朝中的大多数重臣都是嘉靖帝的人。如今,大明王朝再也没有可以阻挡嘉靖帝的人,他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大礼议”以嘉靖帝的大获全胜告终。

林则徐曾说过:“妥协的意义并不是让步了什么,而是坚持了什么。”一味地让步是放弃,而暂时的妥协则代表着从未放弃的坚持。前方荆棘遍布,只知横冲直撞,往往会落得个头破血流的下场。不忘初心,暂时地妥协,则不失为坚持的良策。 6crmuAGxX+mJzfK4C6DpNrlUeVbcH7USxhxUEZb4+W8Sx9G60GGX4fPvikH93H0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