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不可能将一整天的时间都用来冥想,所以冥想的时间、时长和频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才能让我们的生活井井有条。
冥想并不拘泥于在哪一个具体的时段进行,什么时候做都可以,但在不同的时间冥想,会有不同的体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清晨时分,眺望熠熠朝阳,神清气爽。这是我们一天中心情最为疏朗的时候,精力也较为充足,在此时进行冥想练习,就能更容易进入状态。在清晨做冥想练习还可以帮助我们维持一天的好心情,让头脑更加清晰,心中更加开阔。
中午吃过饭,最容易感到困顿。很多人都有午睡的习惯,但睡不够时间,下午猛一投入工作学习,往往仍会头脑发蒙。冥想可以帮助我们恢复状态,提升精力和工作效率,如果以冥想代替短暂的午休,头脑发蒙的情况就会好很多。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学习,晚上是我们最疲惫也最难以进入冥想状态的时候,但在睡前进行冥想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
高质量的冥想能够帮助我们调理身心,让我们回到既不亢奋也不怠懒的均衡状态。就像是重新开机,在均衡的初始状态下,如果去工作或学习,很快就能兴奋起来,如果去休息,也能够很快地安稳下来。所以,不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晚上进行冥想的练习,对我们均有益处。
不过,如果晚上太晚进行长时间的冥想练习,可能会使我们因为冥想恢复了精力而睡不着觉。所以一般来说,常规的冥想训练不推荐晚上8点以后,特殊的冥想方式除外。具体的冥想安排要视每个人不同的情况而定,适用范围最广的选择是每天早晚饭前各一次。
冥想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但并不是每个人每天都能保证完全进入冥想状态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乔·卡巴金博士在医治心理疾病患者时曾要求病人在两个月里每天练习冥想45分钟,他为病人介绍了很多方式方法以帮助病人能够坚持,但实际上能做到的人依然寥寥无几。冥想不应当是一个拥有具体时间范围的任务或者规矩,冥想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如果在冥想的过程中感到痛苦或者难以坚持,那就本末倒置了。
在我们刚开始练习冥想的时候,时间并不需要很长,10分钟就够了。也许这10分钟实在短暂,我们甚至还没能适应坐姿就已经结束,但重要的是有能每天坚持下来的意愿和态度。只要每天都能够坚持练习,那么无论是10分钟、5分钟甚至只有3分钟,都会为我们带来好处。当渐渐形成习惯之后,再适当逐步地增加冥想时长,就不会再轻易中断,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当冥想的时长逐渐增加到20分钟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个时间长度才是最有效、最能够完全沉浸的。20分钟恰好能够完成一次完整的冥想练习。在我们熟练了冥想练习之后,每天坚持30到45分钟的冥想会是我们最舒适的状态。
冥想不拘于固定的时长,根据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每天抽20到30分钟进行一次完整的冥想就很好了。如果实在繁忙,那么利用碎片时间,比如等车时、通勤路上,进行5到10分钟的短暂冥想,也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