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穷人”为了甩掉“贫穷”的标签,变得越来越向往财富向往自己所期待的样子。当内心的占有欲和脆弱的自尊心趋于巅峰,他们就很难再保持理性,购买高仿名牌包撑门面,聚餐主动结账装阔气,出门一定要专车接送,甚至偏居一隅也要装作览遍世界名迹。他们担心暴露自己的辛酸和贫寒,在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
电视剧《欢乐颂》中,樊胜美每一次出场都在尽力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但她却是五个人中出身最穷苦的人。安迪是一名被人收养的孤儿,也是从美国纽约归国的商业精英;曲筱绡是典型的富二代;邱莹莹来自一座小城市,但胜在父母的宠爱;关雎尔的家境也比较殷实。反观樊胜美,出身于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工作之后被败家的哥哥所拖累,赚来的钱基本上都用来贴补家用。
一般来说,她应该是一个衣着朴素、吃苦耐劳的姑娘,但剧中的樊胜美却截然相反,她张扬、虚荣、拜金……在偶遇老同学时,谎称房子是自己的;因王柏川的家庭条件差而多次拒绝对方的追求;羡慕安迪和曲筱绡富裕的生活。
为什么越穷的人越虚荣?因为缺乏经济能力的人在面对任何事情时,总会联想到钱,遇见自己喜欢的物品,在昂贵的价格下望而却步;结交朋友时纠结社交费用;遇见喜欢自己的人时,认为自己没有恋爱的资本;打算尝试新事物时,不停告诫自己没有失败的机会……在他们眼中,因为穷,没有从头再来的资格,因为穷,不配拥有爱情。
长此以往,这种不断挫伤自信的经历,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进而形成一种思维惯性,与此同时,自尊心和自卑情绪也越发强烈。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带来的痛苦,而脱离痛苦最快的方式,就是利用具有某些身份标志的物品来“武装”自己,让自己尽快融入所处的群体。于是,虚荣就此产生。
虚荣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著的:人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拿回自己被丢在地上的自尊,享受内心的满足。在他们眼中,只有虚荣才能维持自己的面子,维持自己看似美好的一切。但实际上,他们所营造的一切都只是虚妄,他们所渴望的尊重与平等只停留在表面,一旦被撕破伪装,他们不但会被打回原形,还会再遭受一次伤害。
贫穷与富有并不能作为个人价值的标准,就像一个人在定义“白富美”和“高富帅”时所讲:“什么是真正的白富美:身为女子,洁身自好为白,经济独立为富,内外兼修为美;何谓真正的高富帅:生为男子,大智若愚、宠辱不惊是为高,大爱于心、福泽天下是为富,大略宏才、智勇双全是为帅。”
诗人席慕蓉曾说:“贫穷不是羞耻,富贵也不是罪恶,粗茶淡饭与锦衣玉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财富的多寡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取决于我们对它的态度,正确审视贫穷与富有才是人生真正的智慧。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物质上很容易区分贫穷与富有,但判断贫穷与富有的恰当方式在于一个人对个人经济的思维。如果一个人对金钱比较敏感,能够独立设计理财计划,确认理财目标,那么他就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目的地储蓄,通过抓住机遇而不断增加自己的财富。如果一个人只在意生活中的享受,无论他拥有多少财富都会走到山穷水尽的一天。
而且,物质上的富裕并不代表精神上一定富足。也许很多富裕的家庭不仅物质上富有,精神上也相对富足,但只注重物质方式的提升,而放弃精神层面的家庭也比比皆是。他们坐拥豪宅、豪车却终日横行霸道,腰缠万贯却不断剥削底层员工,置他人利益于不顾。这样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钱,也不过是生活在金山中的愚昧者。
反之,一个人在物质上的贫穷也证明不了精神上的匮乏。曾经轰动一时的“流浪大师”,整天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以捡垃圾为生,但他却可以将《左传》《尚书》讲得通俗易懂,关于企业治理、各地掌故的见解也令人叹为观止。而这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很多大学教授也是如此,他们的积蓄也许都比不上某些人一晚上的消费,但他们依然能够予生活以乐观,予他人以宽容。
精神上富足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追求,当你能够对生活有目标,对自己有要求,你会发现即使生活一贫如洗,人生也不乏一种宠辱不惊的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