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面子心理:打肿脸也要充胖子

鲁迅先生曾说:“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过去拔住了辫子一样,纲举目张,全身都跟着走动。”大多数人都把面子看得很重要,因为面子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荣耀和心理的满足。比如有些人明明经济条件不太好,却总是装作很有钱的样子;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妻,宁愿忍受婚姻之苦,也不愿丢掉面子去离婚,以免遭受他人异样的眼光。

法国作家莫泊桑在《项链》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马蒂尔德是一位漂亮的女子,虽然社会地位不高,却迷恋奢华的贵族生活。为了参加一场盛大的宴会,她用丈夫辛苦攒下的400法郎买了一件礼服,又向自己的好友借了一条钻石项链。在宴会上,她出尽了风头,尽情享受周围人艳羡的目光,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而,回到家之后,她发现项链竟然不翼而飞了。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她选择隐瞒这件事,并暗中赔偿好友。从此,夫妻两人过了10年节衣缩食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的好友知道了这件事,才告诉她那条项链只不过是廉价的人造钻石项链。就这样,马蒂尔德白白辛苦了十年。

面子,其实就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社会地位的体现,是达到某种成就所获得的声望。而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这种过度在意外在形式的表现,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恐惧等心理。一个看重面子的人,经常以财富的多寡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和地位,竭力追求浮夸,用以避免暴露自身的不足。然而,当他们不顾自身的经济条件,打肿脸充胖子,来获得他人虚假的称赞与敬重时,就容易加重自己的经济负担。在一次阔气之后,可能需要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能偿还。比如一位好朋友过生日,其他人大多送了价值3000元左右的礼物。而你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送一件如此昂贵的礼物,但是,为了避免遭受他人的轻视,维护自己的面子,你宁愿向他人开口借钱,也不愿送一个在自己承受能力之内的礼物。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并不是通过礼物的贵重来衡量的,更多的时候,对方看重的是一份心意,而不是价值。

有一件曾经在微博上引发大量关注的事:一位60多岁的清洁工,居然是身家过亿的拆迁户,因为退休之后没有事情做,就想找一份工作。他认为环卫工人的工作就很好,能够帮助城市变得更加整洁干净。所以,一个人在面子上的表现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实力,更不能证明一个人的价值。

如果一个人总是将“穷”当作没面子的事,热衷于打肿脸充胖子,花钱大手大脚,时间一长,自身的生活负担就会加重,从而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其实,我们的形象最终是需要他人来决定的,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费尽心机,一掷千金,可能也无法赢得对方的尊重。也许,某个人并不刻意追求面子,在交往过程中更加务实,反而会获得面子。

宋朝神宗年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他在杭州做官的时候,经常外出游玩。有一次,他来到了一间寺庙,寺庙的方丈见到来者衣着朴素,心中不以为意,十分怠慢地说:“坐。”然后吩咐小和尚说:“茶。”

方丈与苏轼闲聊几句之后,发现此人谈吐不凡,一定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方丈将他请到厢房内,恭敬地说:“请坐。”吩咐小和尚说:“敬茶。”

两人相谈甚欢,深交之下,方丈才知道他正是大名鼎鼎的苏轼。方丈变得手足无措,连忙起身作揖说:“请上座。”又对小和尚说:“敬香茶。”

临别之时,方丈请求苏轼为寺庙题字,苏轼灵机一动,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方丈看后,羞愧不已。

从开始的轻视,到最后的敬重,苏轼以自己的才学收获了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我们要知道,实力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真正标准,赞美与认可并不能通过炫耀和做作获得。你有多大的实力,别人才会给你多少面子。就像网络上有段话所说的:“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

若一个人总是凝视他人的内心,可以想象,他的内心早已荒芜。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各自的价值和意义,很多人无法抛弃的面子不过是一块难以启齿的遮羞布。我们不必总是将他人的眼光和评价看得过于重要,只有不断努力,强大自身,才能让对方主动送上面子。就像电影《霸王别姬》中说的那样:“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o3fcHh+19lDiYZF7ndAGXlHBWP9NxcTfr+LQt8TAL8eyo4uR4mDs5xIPDSkNkYj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