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应用型外语类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成都外国语学院 张华春

【摘要】 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固本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成都外国语学院主动对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战略要求,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确立专业对接产业、学校对接企业、课程内容对接岗位要求的新思路,聚焦专业建设夯实高质量就业基础,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持续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实施精准校园招聘,建设高素质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注重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就业育人工作机制,构建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关键词】 外语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

2024 届外语专业毕业生受全国高校毕业生同比大幅增长、国际形势关系、国内外企政策、 AI技术冲击等影响,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四川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战略,将逐步扩大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本文旨在通过科学的分析,研判外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调整与机遇,并提出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政策建议,以确保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一新定位、新使命的顺利实现。

一、外语类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质量直接影响就业质量。2018 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的建设。“四新”的提出实际上就是为了解决高校各学科各专业所面临的毕业生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蔡基刚,2023)。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指出,外语教育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中华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教指委,2020)。如何在新形势下根据院校实际合理建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又从学生家长角度考虑,培养受市场欢迎的外语人才,是应用型外语类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人才培养内容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问题

新时代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以英语翻译专业为例,宜本科技创新高质量人才培养大数据分析系统显示,截止 2023 年 6 月 30 日,全国翻译专业排名前 7 的岗位需求依次是销售、业务员、教师、跟单员、客服、采购员、翻译,其中贸易行业与电子技术行业占比最高,分别为30. 45%和 20. 59%。因此,仅依靠传统的翻译教学已不能满足更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要求。应用型外语类专业设置的准确度如果没有跟上市场需求发展的速度,人才培养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将严重阻碍外语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二)产教深度融合问题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成为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以及促进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刘莹等,2023)。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需要破解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难题,避免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现象(王烽圣等,2023)。

(三)就业服务体系的机制建设问题

就业服务体系中面临的问题会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一是需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实践机会,避免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提升学生实操能力。二是需要进一步跟进毕业生就业核查、就业状况,动态性地掌握毕业生的持续就业信息,加强与往届毕业校友的联系。

(四)就业服务的规划建设与指导力度问题

一是注意提升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有效性,例如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是否充足,就业指导的个性化和有效性是否有充分体现。二是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宣传和培训需要跟进,尤其是就业时事政策、就业专业技巧的宣传力度和培训的精准度需要加强,邀请企业管理者或熟练工到学校开设课程或者讲座的频次应进一步增加。三是模拟面试、简历修改指导需要进一步发力。模拟面试、简历修改指导是提升学生就业率的基础性工作,能有效助力学生就业择业。四是企业与学校的“定制培养”合作模式需要进一步推广。成功的“定制培养”合作模式是学生高质量就业最优路径,确保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

(五)毕业生的就业认知和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学生的就业意愿不高。一方面毕业生就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业意愿不明确。二是学生的就业意愿与企业需求匹配度较低,与企业的现实需要存在较大差距,毕业生缺乏实习和工作经验,对薪酬过高的期望值和企业对学生的实践经验要求难以契合。三是学生的自主创业意愿较低。不打算创业的学生占比多,继续大学期间的创业项目占比少,毕业后有合伙创业和独自创业意向的学生较少。四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不高、个人能力不足将会阻碍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对策建议与实践

本文所构建的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与当前市场需求及经济新常态相适应,是在原有的就业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的集教育、科研、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开放性体系,旨在促进外语类专业毕业生有效就业以及实现高质量就业。

(一)专业建设促就业

一是聚焦队伍建设。学校在原有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机制基础上,着重设计和实施了教师转型保障机制和培养目标调整机制。从“单一的语言教师”转型到“用外语教授跨学科知识的教师”。学校提供了三条路径:“校企式”,即教师到用人单位挂职顶岗学习;“师徒式”,即学校指定一批跨学科资深教师授课,各学院派人跟课学习;“实战式”,即由校内本地化运营中心的行业从业人员指导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师学习跨行业的实践知识。

二是实施分流培养。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的有效机制,把就业状况作为专业定位、课程定位和培养规格改革的重要依据。智联大数据 2021—2022 年度语言类毕业生数据显示,外贸/电商/教培热度回升,从语言类专业 2022 届毕业生行业分布来看,进入贸易、互联网、建筑行业占比最高,其中“一带一路”建筑相关行业有部分国企央企,提供了大量中端岗位需求。鉴于此,学校确定了“外语+文旅”“外语+外贸”“外语+教育”三大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外语类人才分流培养方向,培养内容与岗位需求紧密相连(见表1)。

表1 应用型外语人才分流培养(以小语种为例)

备注:就业单位及岗位来源于近三年学生毕业就职的部分信息。

三是聚焦课程建设。外语专业特色课程融合了其他领域的行业知识,是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的核心(表2)。以葡语医疗翻译为例,构建“外语+护理”“医学外语”“疫苗接种”医疗特色课程体系,开发医学外语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让学生体验医疗听、说、译场景。我校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建“葡萄牙语教学实践与实习就业基地”,长期派遣优秀学生参与医疗服务及培训资料翻译工作。学校以一流课程和示范教材为抓手,基于行业真实素材编写出版《工程技术法语》《进出口业务实用教程》《对日IT实务》等应用型特色教材,提供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

表2 外语类专业特色课程(以小语种为例)

备注:工程技术法语、跨境电商法语、海外工程西班牙语、对日IT实务获批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一流本科课程。

四是聚焦产教融合。学校建构了“一四三”(一个目标、四个共同、三种形式)产教合作模式,以前置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岗前培训为目标,坚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教学、共同管理、共同评估;选取定制班、虚拟学院、企业在校内设本地化运营中心的“三种形式”。产教融合体系的构建,增强了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升级了学校的专业建设规格,节约了企业用人成本,实现“三赢”局面。

五是聚焦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 20 多个国家的 120 多所高校建立了国际交流合作关系,开设了针对各个层次的留学深造和交流项目,开展与就业相关的海外实习实训,切实构建好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体系,鼓励和帮助学生“走出去”。深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势教育资源,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与跨文化能力,助推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水平提升。

(二)访企拓岗促就业

学校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走访用人单位 300 余家,筹集岗位超过 3 000 个。参加由四川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浙川东西部协作联合访企拓岗暨大型校企对接系列活动,赴杭州、宁波两地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与 38 家企业建立联系,和宁波凯越集团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协议。搭建学术研究平台,开展访企拓岗专项研究,例如“韩国+半导体”课程建设研究、“德语+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英语翻译实践教学与AI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等,实地深入了解地区和企业发展需求,为学校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三)发挥校园招聘求职主渠道作用

提高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进一步提升校园招聘的实际性效果。一是用好校友资源,成立了非洲、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多个校友会,每年在毕业生中举行校友理事聘任仪式。根据学院语种专业特点推送校友企业,促进供需配适,实现精准招聘。2023 年秋季双选会企业来自国贸和物流、驻外能源开采、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紧密对接外语类专业。二是充分利用双选会的契机召开“校企人才供需洽谈会”,参会企业定向选拔高年级学生进行实习、建立实习就业基地、校企共建开发课程、企业导师进校园。三是抢抓就业工作冲刺关键期,举行“百日冲刺”系列活动暨公共招聘进校园活动,共有 264 家用人单位线上线下参加,涉及能源、制造、建筑、教培、旅游、酒店、供应链、外贸等多个行业,体现了我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鲜明特点。

(四)建设高素质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学生就业指导不仅由学生工作教师参加,还实施专业课教师就业导师制,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介入,打造内外互补、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学校定期组织学工教师参加就业经验交流研讨会,提高其就业指导能力。引导专业课教师将就业视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鼓励教师调动资源参与学生就业指导。邀请专家深度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组建行业企业专家资源库,形成“学工教师+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就业育人合力。

(五)注重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

重视实践和学生实习。一是举办口译大赛、笔译大赛、 TED演讲大赛、外语戏剧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夯实专业基础;二是组织学生参与多项大型国际赛事志愿者活动,丰富实践经验;三是鼓励学生参加“三下乡”支教,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四是开设“世界 500 强企业专家系列课堂”“法语专业驻外企业专家空中系列课堂”“校友返校暨实习实训宣讲”等活动,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深入参与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全过程;五是建立实习经历跟踪制度,扩大实习比重,鼓励学生通过实习换学分,考取技能证书换学分。

加强“双创”教育,举办大学生创新大赛项目路演活动和创新创业宣讲会、南湖创客大讲堂、2024 年创业智库大讲堂,普及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和潜能。

(六)完善就业育人工作体系

一是党建赋能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观念引导。深入开展“毕业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就业观和职业观,引导学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坚定自身的信仰和追求,主动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二是加强二级学院与职能部门的就业联络。成立二级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与学校职能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制度,实行就业进展每月通报。整合教务、学工、就业、心理、共青团、后勤等部门的力量,形成全校合力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三是优化就业育人工作体系。召开就业工作先进个人集体表彰会。将就业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述职内容,就业率设定为二级学院年度目标任务及考评的关键指标。

(七)构建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健全分阶段、全覆盖、特色鲜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引导毕业生以健康、积极、理性的就业心态主动择业就业。大一教授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课程,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二讲授就业政策和择业相关内容,补充就业时事政策、就业专业技巧。大三开展职业规划咨询,对学生进行《求职就业心理压力应对》《面试技巧破解》《职业规划的SMART原则》职业规划辅导。举办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大赛,邀请了数十家企业总经理或HR到场担任评委,提供就业及实习岗位近 100 个。

高质量就业是高校教育质量与就业服务质量的最终评价指标,是考量高校立德树人工程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维度与现实基点。学校将一步增设复合型专业,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实践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有力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语言人才的高质量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0.

[2]蔡基刚.危机中的英语专业出路:“外语+”复合型还是专门用途英语?[ 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3):227-232.

[3]刘莹,杨淑萍.高等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3 (8):104-108.

[4]王烽圣,刘建峰,刘志强.地方高校“党建+产教融合”赋能高质量就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大学教育 2023 (11):145-148.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High Quality 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 for Graduates of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s

Chengdu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Zhang Huachun

【Abstract】 High quality employment for college graduates is a fundamental project, a livelihood project, and a popular project, which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that colleges shoulder. In recent years,Chengdu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has taken the initiative to meet the strategic requirements of promoting high-quality and full employment, serv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established a new idea of major integrated with industries, colleges integrated with enterprises, and curriculum content integrated with job requirements, focused 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for high-quality employment, improved the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employment and enrollment, and training,continued to carry out the special action of "visiting enterprises to expand jobs", implemented precise campus recruitment, built a high-quality employment guidance faculty, focused on practical teaching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mproved the employment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built a high-quality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high quality employment for graduates; service system X4SR69uic1/VEMr3YdYZwG4aKUvYrpBOSF0tP/b1Jcci3osoEtaBy3DnJXnxvw1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