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成都外国语学院中东欧语言学院 李硕

【摘要】 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必须进一步消除学科专业之间的障碍,积极推动文科专业间的深度整合。在此背景下,构建跨境电商专业群,成为应用型民办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紧迫任务。本文在指出应用型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的主要问题的同时,以成都外国语学院为例,探讨了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群的建设的举措,包括以外语为抓手,自编多语种电商实训教材(讲义);以“五大中心”为纽带,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相关制度,优化组织协调结构,以期为我国应用型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新文科;应用型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群;外语;产教融合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跨境电商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2 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 2.11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8%;其中,出口规模超过 1.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7%。即便在 2020 年,全球贸易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冲击而萎缩的情况下,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依然逆势增长,跨境电商行业的渗透率仍保持在 35%以上。这充分表明,跨境电商在维持贸易竞争优势、支撑经济外循环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而根据《2019 中国进口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全国范围内跨境电商领域现存严重的人才缺口,约为 450 万人,而且以每年 30%的速度继续扩大,人才短缺问题成为阻碍跨境电商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应用型民办高校因其更具灵活性、市场敏感度、产业对接和实际应用导向等特性,更能够迅速响应行业需求,为跨境电商领域培养具有实际能力的专业人才。

为了不断优化新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成为一项积极的探索。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能力的优秀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

二、新文科背景下民办高校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科交叉与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

2020 年 11 月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研究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举措,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宣言》指出,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奔腾而至,社会问题日益综合化复杂化,为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问题,亟须跨学科专业的知识整合,推动融合发展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然选择,并要求相近专业集群融合。

跨境电商涉及电子商务、外语外贸、市场营销、信息技术等在内的多个学科领域。跨境电商专业群的建立可以促使这些学科之间进行更深层次的交叉融合。通过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学生能够从多个学科领域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能力正是新文科发展所要求和倡导的。

(二)推动产教融合,有助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新文科建设宣言》还从共识、遵循和任务几个方面,提出了新文科建设的基本思路,强调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为民办高校与跨境电商相关企业的密切合作提供了契机,促进了校企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该运行模式不仅使得教学内容能够与行业需求相契合,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能够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为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迭代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企业则能够通过与学校的合作,为自身输送更具实践性和行业适配性的人才,从而实现人才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这种产学合作的模式,不仅推动了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也使得学生的职业发展更加稳固。

(三)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解决复合型人才供需矛盾

新文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学科交叉融合,通过创新、融合、协同发展途径,培养具有综合性知识和创新型思维的人才,强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的能力。在专业群建设中,学校将企业需求纳入教学体系,通过实践项目、实习机会等方式,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场景,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注重学生专业性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知识,更要求其具备与专业知识结合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缩小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实现学校与行业的良性互动。

三、应用型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的主要问题

国内学术界对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2007 年起研究进入繁盛期,且主要聚焦于高职院校。为了了解应用型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的主要问题,笔者以跨境电商专业群为研究对象,针对 20 所民办高校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20 份,针对问卷结果进行访谈,其中重点访谈 3 所高校。通过结果分析发现,应用型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专业设置过于细化,学科交叉融合深度不够

在建设跨境电商专业群时,存在专业设置过于细化的情况,这可能导致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够深入。专业设置过度细化会导致学科间的割裂和孤立,阻碍了学科交叉融合的进程。此外,过度细化的专业设置还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专注于狭窄的领域,而忽视了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过于细化的专业设置还可能导致教学资源分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二)企业参与不充分,产学研脱节

由于跨境电商是一个新兴领域,其教材和课程设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而企业作为行业的实践者,对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因此,企业应该被邀请参与教材和课程的建设,以提供最新的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时间和资金约束、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沟通和协调困难等,企业往往未能全程参与,导致教材和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一方面,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企业对学校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度不高;另一方面,学校对企业需求的反应不够迅速,导致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企业工作,从而影响其就业质量和行业发展。

(三)缺乏专业群建设相关制度,缺失组织协调机构

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涉及多个专业和领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协调组织来统筹各方资源。部分民办高校在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并未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缺乏组织协调机构,导致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没有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使得教学资源分配、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和指导,影响了专业群建设的有序推进。其次,缺乏组织协调机构会导致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教学与科研工作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影响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果。

四、新文科视域下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的主要举措

成都外国语学院以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外国语大学为目标,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就业有实力、工作有能力、发展有潜力、个人有魅力的优秀应用型人才。目前我校正致力于构建以外语为引领,协同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共同发展的高规格跨境电商专业集群。

(一)以外语为抓手,自编多语种电商实训教材(讲义)

为了更好地推进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成都外国语学院作为四川省唯一专业外国语高校,以外语为抓手,自编多语种电商实训教材(讲义),如《进出口业务实用教程》、《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跨境电商法语》、《亚马逊运营实操手册》、《跨境电商意大利语》、《跨境电商西班牙语》、《跨境电商日语教程》、《跨境电商德语》等。

在教材编写阶段,学校积极邀请了跨境电商领域的企业代表参与,以确保教材内容与实际行业需求和最新发展趋势相契合。企业代表为教材编写提供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实践案例,与学校的教师共同研讨、策划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以保证教材不仅符合学术标准,而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些教材(讲义)填补了跨境电商领域外语教材的空白,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用、新颖的学习资源。通过有针对性的教材设计和内容编排,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各国跨境电商业务流程、法律法规、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等内容,并通过实操手册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掌握对电商平台以及实际业务的操作,同时跨文化沟通能力也得以提升,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五大中心”为纽带,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作为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机制的助推性实践载体,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为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物理空间、师资团队、技术支撑和实践平台。学院以企业作为桥梁,积极与行业接轨,秉持开放办学的方针,拟建立跨境电商的五大中心:跨境电商教育中心、跨境电商研究中心、跨境电商校企融合中心、跨境电商双创孵化中心、跨境电商服务中心。此举将有助于构建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高水平、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境。这些中心将全面涵盖教育、研究、创新和服务等多个方面,给予学生丰富的实践机会。

跨境电商教育中心将汇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组建一支兼具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团队,提供高质量的行业培训。此外,中心还将引入国内外优质教材与资源,构建全面、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确保学生获得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服务。结合实践案例和行业需求,中心将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的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

跨境电商研究中心将开展前沿研究和技术创新,致力于推动跨境电商领域的学术发展和产业进步。该中心在深入探索跨境电商领域的前沿问题,开展具有前瞻性和实践价值的研究的同时,将重心放在关注跨境电商行业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趋势方面,探讨了跨境电商领域的热点问题。

跨境电商校企融合中心旨在促进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实习和就业的平台,以及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首先,中心将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拓展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其次,中心将开展校企合作项目,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打造一系列涵盖实地考察、实习实践、课程设计等多个方面的项目。学生将有机会参与企业实际项目,亲身体验跨境电商领域的运作与管理,从而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境电商双创孵化中心则致力于促进跨境电商创新与创业项目的发展。该中心将提供一站式的双创服务,包括创业指导、资源支持、项目孵化等。学生可选择适配导师,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支持,从而实现从创意到实践的质的飞跃。同时,该中心还将积极联络各种资源,如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跨境电商服务中心立足于促进跨境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与当地政府对接相关政策落地,与进出口服务中心紧密合作,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专业的跨境电商政策解读与咨询服务。通过这些政策解读与对接工作,跨境电商服务中心将成为政府与企业间沟通的桥梁和重要支持力量,促进跨境电商行业的规范发展和产业升级。

五大中心将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产品研发、技术支持等服务,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等平台。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这些中心,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提高员工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相关制度,优化组织协调结构

当前,部分高校虽已组建专业群,但多数仍停留在表面,仍旧遵循传统专业建设的观念和措施展开工作,尚未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新型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

为了推进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成都外国语学院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优化了组织协调结构。首先,建立健全教学资源分配制度,确保各类资源得到合理分配,教学条件得到优化。其次,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保障教学质量。再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规范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最后,为了确保项目的有效推进和成果的可持续获得,我校还建立健全了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将项目资金投入产出比、建设目标达成率、项目建设质量等因素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衡量专业群建设的效益和质量。在建设过程中,学校定期开展自评,通过公共渠道数据、学校内部管理数据、专项调研数据对项目实施情况、进度和效果进行观测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制订相应的调整计划,从而提高专业群的建设效率。

学校指定了专业群负责人进行总体管理,保证入驻企业能够把握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改革方向和策略,始终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体系中企业的育人作用;学校还指定了二级学院中层干部参与基地日常管理,确保学校与入驻企业联系紧密,保证基地有力促进学校育人成效;入驻企业与选中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签订相应的实习协议,以保证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的利益;入驻企业财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企业根据《跨境电商双创基地实习薪酬管理规定》发放入驻企业的实习学生的薪酬。

此举不仅有助于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还有利于对专业群建设过程进行科学监控和管理,为持续推进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结语

新文科建设对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群提出了新时代的新要求。其核心理念在于立足新时代,强调文理融合,促进学科交叉渗透,以应对社会新兴需求和现实问题。通过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备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各民办高校应根据院校特色,自编多语种电商实训教材;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相关制度,优化组织协调结构,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此外还可加强院校间合作以及开发活页式新型教材,进一步推动应用型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另外,搭建智慧型教室,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是未来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实践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戴艳娟,沈伟鹏.跨境电商改革与出口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J].西部论坛,2024,34 (1):47-62.

[2]谭焱卿,李慧勤.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商业模式及其优化[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3,44 (6):125-133.

[3]庞燕,王忠伟.新文科背景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物流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物流研究,2023 (6):80-84.

[4]贺荣兰,孙小鹏.新文科背景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完善路径[ 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10):20-22.

[5]于振邦,梁忠环.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构建跨境电商专业集群的探索和实践[ J].山东教育,2021 (22):57-60.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Private Cross-Border E-Commerce Specialty Clus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Liberal Arts:A Case Study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engdu College

College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Languages, Chengdu College,
Chengdu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Li Shuo

【Abstract】 The manifesto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to further eliminate barriers between disciplines and actively promote deep integration among liberal arts majors to adapt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gainst this backdrop, constructing a cross-border e-commerce specialty cluster becomes an urgent task for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applied private colleges.This paper, while identifying the main issu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specialty clusters in applied private colleges, takes Chengdu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engdu Colleg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measures for constructing cross-border e-commerce specialty clusters in applied private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These measures include using foreign languages as a starting point, self-compiled multilingual e-commerce practical training materials ( lectures); building high-level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practice teaching bases with the " five centers" as the link; and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relevant systems for specialty cluster construction, optimizing organizational coordination structures, aiming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specialty clusters in applied private colleges in China.

【Key words】 new liberal arts; applied private colleges; cross-border e-commerce specialty cluster;foreign language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CyA2TSh5//AbHIkFPtm/qB99G1bRGyFEwAa3akAmSXbAT+oxks67QARppktZIIH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