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目的:①通过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手段和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定量化探讨县域(市、区)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的空间差异性。②尝试将物质量与价值量结合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进行定量评估,权衡不同情景下、不同分区的各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得出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最均衡的未来发展模式。③结合机会成本、实地调查各分区的直接成本以及受益区的公众支付意愿,提出了不同分区下的生态补偿标准。
应用目的:①解决生态补偿中的“谁补偿谁”和“补偿多少”两大关键问题,并通过问卷调查得到补偿方的支付意愿,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和推进差异化的生态补偿办法、制度等提供科学依据,最终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课题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及案例研究为同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借鉴,研究结论为后续相关研究或同行开展类似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本书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苏锡常地区为研究区域,以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布及其区域增量空间差异性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划与权衡研究、差异化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研究为主要研究内容,以ArcGIS空间分析、系统聚类分析、条件评估法、线性回归分析和情景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开展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补偿标准差异化研究,为实现生态保护和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研究内容一: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研究
本书采集、利用1995—2010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手段,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以及城市化扩展、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为定量化研究苏锡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数据支撑。
研究内容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布及其区域增量空间差异性研究
由于区域生态补偿最终是以行政单元作为补偿对象,因此,本书的研究尺度为县(市、区)尺度。在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本书收集了气象数据、地形数据、土壤数据、人口数据等,将物质量与价值量评估法相结合,定量估算2000—2010年研究区各县(市、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本书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得到10年间各县(市、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的空间差异性,为差异化生态补偿的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划与权衡研究
在确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供给的空间差异化的基础上,本书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和城市扩展强度变化等因素,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将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进行区划,并采用情景分析法计算和比较不同未来发展和保护情景下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及其空间权衡关系,探讨得出各分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均衡的未来发展情景。
研究内容四:差异化的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研究
结合研究内容三探讨得出的最优发展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分别计算各分区下公众对生态保护的支付意愿、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确定了各分区的生态补偿标准,以此为区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