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12月四川省民政厅、凉山州政府、四川大学签署的“彝路相伴”凉山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四川大学组建了由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四川大学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卓负责的项目团队。
三年时间里,项目团队选派了18名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驻点凉山州第四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金阳县东山社区,坚持将服务实践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理念,深入探索符合凉山地区特点的社会工作发展与社区治理模式,切实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强基提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基于深度调研制订工作计划
为深化“彝路相伴”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20年8月7日—8月11日,四川大学项目组在王卓教授的率领下牵手驻地社工机构——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组成五人调研组,赴初建的东山社区开展实地调研。调研组就东山社区基层政权建设、社区组织架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工程、特殊困难群体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考察、访谈和交流。基于社区建设与发展所需,开展专题座谈会,听取金阳县委、民政局、组织部、统战部等相关部门领导意见,确立了聚焦“一老一小”双龄群体,坚持服务与督导同行,围绕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探索凉山州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总体工作思路,制订了三年工作总体计划。
(二)重点面向“一老一小”双龄群体,示范性开展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
三年间,四川大学“彝路相伴”项目组依托东山社区社工站,累计选派18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于2021年6—8月、2022年7—8月、2023年6—10月扎根东山社区指导和示范,开展多形式的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累计面向社区开展主题活动80余次。
首先是开展社会工作小组服务。在项目负责人王卓教授的统一指导下,选派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赵鑫于2022年7—8月组织开展组名为“乐意小组”的老年小组活动共6次。前期采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从生活适应、心理适应、文化适应、人际适应及社区参与适应五个维度分析东山社区老人的总体适应困境。而后在增能理论指导下,从个体增能、人际增能及社区参与增能三个维度设计并开展小组干预。小组干预结束后,经检验分析发现,接受小组干预的搬迁老人自我价值感有所提升。
其次是开展社区营造活动。针对驻地社工站实际工作开展情况,项目组于2022年7—8月、2023年7—8月分别开展了主题为“阳光下成长,快乐中飞翔”和“彝路童行,快乐彝夏”的东山社区儿童暑期夏令营活动,每期夏令营持续21天。基于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项目组开展了“彝路书香——知识学习活动”“绘声绘影——儿童表演活动”“大事小议——儿童议事活动”“从我做起——环境保护活动”“动手动脑——儿童科学实验”“关爱老人——儿童志愿活动”等多项主题活动。派出社工与驻点社工一同通过为社区儿童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融学于趣、教化于心,在保证儿童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移风易俗政策宣传融入活动中,深化了活动意义。项目组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切实提高了社区儿童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助力东山社区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
除了开展儿童主题夏令营活动外,项目组还在“火把节”“彝族年”等传统彝族民俗节日开展大型社区活动。项目组在2022年7月29日、2023年8月5日,连续两年会同驻地社工站组织开展火把节文艺汇演,并在2023年11月25日开展彝族年文艺汇演。项目组派出杨天博士,通过近两周的准备,组织社区儿童自主申报、排练节目,并通过表演的形式,培养儿童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创造力。将彝族传统民俗文化价值置于时代文化语境下,帮助社区青少年树立文化自信。每次文艺汇演节目的编排,不仅有彝族歌舞表演,还融入了各民族文化元素,切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开展有价值内涵的民俗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增强社区青少年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同时,开展大型社区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营造了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还提高了居民参与营造社区公共空间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居民的融入,提升了居民的参与感、归属感。
2022年7月,四川大学项目组成员社会工作研究生范静组织“绘声绘影——儿童表演活动”
2023年11月,四川大学项目组成员杨天博士在东山社区组织开展彝族年文艺汇演
(三)通过“线上+线下”的督导方式,围绕社区营造、重点人群服务、项目管理、宣传培训等主题,开展常规性、支持性、拓展性团体与个体督导。
自2021年1月22日第一次线上团体督导以来,三年间四川大学“彝路相伴”项目组累计对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驻点社工、本土社工及社区社会工作人员开展了34次专业督导工作。督导工作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针对不同对象开展社会工作常识、彝族文化与社会工作结合的培训,以及社会工作(员)师考前培训;二是根据驻点社工深入走访社区的情况,进行重点人群的建档立卡工作,发现和确定需要介入的个案,并由四川大学督导团队跟进,开展个案的深度督导;三是示范性地开展社区活动督导,包括“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多形式主题活动。在每一次的督导过程中,督导团队成员结合自身的知识与经验,系统地帮助本土社工进一步解决其在专业服务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通过回应本土社工的困惑,本土社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服务专业性得到了有效提升,这为本土社工后续开展系列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本土社工后续更好地服务东山社区居民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督导工作中,项目组成员黄乐培在王卓教授的指导下,于2021年7—8月在东山社区开展深度个案的在地督导,以抗逆力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理论支撑,对安置社区抵抗逆力的困境儿童个案展开社会工作干预,实证了困境儿童抗逆力提升策略。该策略从个体、环境和个体与环境互动三个层面出发,能够培育个体内在抗逆特质,增加外部社会关系保护性因素,引导个体和环境积极互动。项目组成员与驻地社工站一同开展个案服务,使本土社工在做中学、学中做,极大提升了驻地社工机构个案服务的专业性。
2021年7月,项目组成员、社会工作研究生黄乐培开展个案服务的前期调研
(一)智力支撑,选派专家提供技术服务与指导
根据四川省民政厅要求,四川大学推荐了王卓教授等作为“四川省社会工作政校社联动专家平台”成员。王卓教授负责的专家团队积极参与四川省民政厅《彝路相伴——厅州合作支持凉山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新型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20年9月)、《四川省“十四五”社工人才建设规划(草案)》(2021年8月)等文件的修订。在2021年12月举行的“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大型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暨‘彝路相伴’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推进座谈会”,以及2023年1月举行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彝路相伴’‘牵手伴行’行动计划”工作会议上,以王卓教授为代表的四川大学专家团队在介绍对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指导及项目运行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治理现状及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建议,明晰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和年度工作方向。
(二)科研提质,基于服务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为项目工作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王卓教授负责的专家团队承担了省民政厅委托的“社会工作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以四川省社会工作为例”重大课题研究,以及《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代拟稿)起草等工作。基于项目服务实践,他还撰写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与实践》(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1年)、《老年社会工作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2年)等专著。
基于服务实践及相关调研资料,王卓教授及项目团队成员在中文核心期刊《农村经济》(2022年第8期)发表了题为《儿童相对贫困的标准建构与多维测度——基于2021年四川凉山州的专题调查》的论文,在《社会保障评论》(2022年第6期)发表了《中国相对贫困的标准建构与测度——基于2021年四川专题调查》等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在王卓教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实践的三位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通过实地工作,运用个案、小组等多种方法,对“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社工站提升妇女社会参与”“小组工作促进搬迁老人的社会适应”,以及“基于个案工作提升搬迁困境儿童抗逆力”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完成了《凉山彝族易地安置社区困境儿童抗逆力研究——基于社会关系视角》(黄乐培,四川大学,2021),《小组工作促进搬迁老人的社会适应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易地扶贫安置社区为例》(赵鑫,四川大学,2022),《地区发展模式下社工站提升妇女社会参与研究——以凉山易地扶贫搬迁D社区社工站为例》(范静,四川大学,2022)三篇高水平硕士学位论文。
(三)资源链接,积极争取校内外各单位支持,宣传“彝路相伴”项目的进展和成果
2022年5月,项目组与四川大学外联部(扶贫办)合作,积极参与四川大学、甘洛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乡村振兴系列活动,专设展台举办凉山彝绣产品展销会。以线下销售、线上宣传的方式,打通彝绣合作社的电商链路节点,切实助力金阳县东山社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三年间,项目组广泛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积极传播基于“彝路相伴”项目服务实践的研究成果。2021年11月13日,王卓教授率队出席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承办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西南地区2021年年会暨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工作研讨会,并在“彝路相伴”论坛上以《相对贫困视角下易地安置社区建设问题研究——以“彝路相伴”项目为例》为题进行交流发言。在2022年11月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民族社会工作学术研讨会上,由王卓教授指导,项目组成员、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赵鑫撰写的《易地扶贫搬迁老人社会适应的小组工作干预研究》获得征文大赛一等奖。在2023年11月举行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实验教学专委会第四届年会上,王卓教授结合“彝路相伴”三年行动计划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与社会工作服务和实践的经验,应邀以《社会工作实验教学中的伦理问题》为题做大会主旨发言,引起与会学者广泛讨论。
2022年5月27—28日,项目组在四川大学举行的乡村振兴系列活动中举办彝绣产品展销会,助力东山社区彝绣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