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支持数字人才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旨在贴近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需求。这一行动方案要求在约3年时间内,着力开展数字人才培育、引进、留用等专项行动,以增加数字人才的有效供给,进而形成数字人才的集聚效应。
该方案特别规划了六个重点项目,其中包括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和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旨在明确支持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包括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从而加强创新型、实用型数字技能人才培训。同时,该方案鼓励企业根据发展需求开设订单、定制和定向培训班,以确保培养出“稳、准、狠”的数字人才。
这一系列举措的目的是弥补当前发展中的制约短板,紧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实际需求。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形势要求迅速增加数字人才储备,因此这种做法既务实又迫在眉睫。这些举措着眼于现实挑战,旨在加速数字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以支持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为培育新型数字经济劳动者队伍,政府强调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以促进数字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通过构建基于企业实际需求的数字人才培育方案,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企业与高校院所、高端人才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具体措施包括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实施委托订单培养和技术技能培训等,以确保数字人才培养与实际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此外,政府鼓励并引导更多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相关的培训课程,以推动社会人力资源的数字化升级,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些举措旨在搭建产学合作桥梁,推动数字人才培养与实际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为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人才培养面临着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缺口。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0.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1.5%,数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然而,数字人才作为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要素,其储备一直无法满足发展的迫切需求。《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数字人才缺口约在2 500万至3 000万人左右,并且这一缺口仍在不断扩大,尤其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半导体、大数据等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数字化转型相关热门岗位包括: Java开发、产品经理、电商运营、运营经理以及新媒体运营等职位。其中,产品经理、电商运营、数据分析师等职位同比增长均超过40%(增长分别为56.5%、48.4%、76.8%)。预计以下相关岗位将在未来成为热门求职方向:数据科学家和分析师、人工智能专家、数字营销专家、信息安全专家、网络和系统管理员、数字化产品经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开发者、智能物联网工程师、变革管理顾问等。
企业对数字专业人才、数字应用人才、数字管理人才有不同的侧重和重视程度。普遍来讲,这三类人才企业都需要,因为急需比例均在50%以上,但是企业会更聚焦在专业和应用人才上。其原因在于企业需要数字人才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加速数字化转型或解决业务的某个实际问题,即需要数字专业和应用人才来执行。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数字劳动资料的迭代升级需要加快,这包括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工具的应用,加速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这些举措可以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满足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迫切需求,从而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创新发展。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人力资本的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技能需求呈现出哑铃型两级分布,要么是高端复合型数字技术人才,要么是从事初级数字化相关工作的人员,处于中间层级的劳动岗位往往容易被数字技术所替代。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渗透,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大多数工作都将会涉及信息与通信技能,届时所有人才都将默认具备数字技能,不再需要特别强调“数字”。然而,在当前新旧职业转换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提升相关数字技能,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推进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数字经济劳动力供给水平,是必要举措。这有助于促进人才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