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中国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的问题,高质量、可持续、有成效的发展是破解外在环境困扰、内部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发展需要理念指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的发展理念,才能引导高质量发展。中国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寻有效的发展路径,提出科学的发展理念。

马克思、恩格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表明,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发展没有统一的路径,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发展路径、发展方法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但科技推动、城乡融合、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历史都证明了的有效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究发展中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求同存异,讲究融合发展、和谐发展。西方经济发展思想主要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当代西方发展思想等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关经济发展的论述及内容有着较大的不同。重商主义鼓励发展商业,重视制造业发展,希冀通过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古典经济学着重于探讨发展的机制、条件和原因,强调劳动生产率提高、分工、资本积累、对外贸易等对发展的作用;新古典经济学侧重于从供给和需求、生产和分配的关系逻辑出发研究发展,强调发展的社会福利性。

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发展之路。新中国成立后,走了一条工业化发展路径。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们虽然有发展中的曲折,但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为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指导中国发展的理念不断演进、更迭,从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认识,再到对如何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渐进而深刻的认识,形成了党和国家政策理念和学术界发展理论研究互动、互促的局面。党和政府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持续创新和完善中国发展理论,形成了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理论,保证了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借鉴和吸收了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结合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及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际,进一步提炼和深化发展思想。这种发展思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得到了升华和总结,形成了指导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从发展动力、发展协调性、发展可持续方向、发展路径、发展目标等维度进行了质的规定性和方向指引,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兼容性、互通性、渗透性,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的具体路径。

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继承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准确把握中国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困境,遵循世界发展大势,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承马立中”,指引中国时代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性、实践性的现实体现,是关于发展理念的重大理论创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就当前中国发展的外围环境来说,世界仍在曲折变化中趋于一体化、开放化,而开放正是中国发展历史证明了的法宝。就发展的内在环境来说,投资拉动力量趋缓,需要新的动能;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一直是困扰我国的问题,需要破解;发展路上以牺牲环境获得短期收益的途径已不可行,缺乏可持续性,必须转向绿色发展之路。所有发展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人民的发展,是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由此,新发展理念应势而生,破解时代问题,指引发展路径。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逻辑严密、指引明确的思想体系。创新旨在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驱动力问题,以创新破解发展动力不足之困,是破解新时代新征程上面临问题的有效密钥,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协调旨在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继承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和系统观念,形成以协调为标度的社会发展方法理论。绿色旨在解决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拓展发展的空间和承载力。开放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发展的内外因联动法则,当前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要在开放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共享旨在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体现,是对马克思“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坚持。发展的出发点、力量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过程必然是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的过程。而共享是发展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共享是新发展理念的价值要义。

总之,新发展理念形成了发展指引矩阵,有发展支撑力,有发展空间承载力,有发展之矩,有发展方法,有发展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历史进程全面总结、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对现代化强国建设深刻展望而确定的理念体系,是历史的、理论的和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能够有效破解中国发展中的问题,能够有效引领中国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知和理解是贯彻的基础和前提。由此,认知、理解新发展理念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理解新发展理念,应该多维度、多层次地进行,由历史而现实地进行,才能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奠定具有深度的认知基础。

基于此,本书立足于理论、历史和现实维度,对新发展理念的逻辑进行了全面梳理。在梳理过程中,本书在结构上采用了层次结构法,由总而分。第一板块是总论,对发展理论的演进和逻辑进行综述;第二板块是分论,分别就新发展理念五个维度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进行阐释,以做到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本书力求在研究方法上,既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也做到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思想和西方发展思想的归纳、总结和借鉴;在时间布局上,做到对新中国成立后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发展理论的历史演进进行梳理,特别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理论的探索作为承上启下章节,引出分论对新发展理念的三大逻辑进行解析。总分板块的结构,“三大逻辑”的分析维度,新中国成立后到当前三个阶段的划分,遵循了系统论原则,构成了“新发展理念”全面认知的纵横矩阵,使我们对“新发展理念”的认知更为深刻和全面。

由于时间关系,以及笔者的研究和理解的深度有限,本书可能存在一些疏漏,恳请专家和读者谅解。

郭险峰
2024 年 4 月 3y+xmfnr94ZgRZ4kNM3ZXwWaHgI6w+N4jW+sdvFC92zDnanrtd6FM+oL8G+LNfI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