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建设。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重庆市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四川省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树牢“一盘棋”思维、坚持一体化推进,川、渝两地协同联动、上下贯通、条块结合、点面并重,不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农业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极其重要的方面。成渝地区有着“天府之国”的盛名,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区,素有“粮猪安天下”的美誉。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成渝地区的“三农”工作。2013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四川是农业大省,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做好‘三农’工作的良好条件,必须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要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推进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这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成渝地区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成渝地区牢记总书记的重托,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奋力推进成渝地区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历史性跨越。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要“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成渝地区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配套,多产粮、产好粮,努力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更大贡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这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成渝地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迈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一体化创新和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深入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系统化思维、工业化理念、项目化推进,以“四化”同步
为统揽,积极建设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链条更加完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集约集聚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数字赋能的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支撑体系“五个体系”,以产业繁荣赋予和美乡村更多的经济内涵,给予强村富民、宜居宜业更多的内在支撑,做到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互促共进。
本书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研究对象,遵循传统农业改造理论、农业发展阶段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农业现代化理论、新发展理念等理论,系统阐述了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诠释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一体化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条件、高质量与一体化、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价,全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概况。
一是在农业高质量测度及空间格局方面,成德眉资农业示范区、重庆—川东北农业示范区和川南农业示范区发展趋势总体相近,综合发展指数略有差别,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庆—川东北农业示范区、成德眉资农业示范区和川南农业示范区。
二是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kernel核密度估计,发现成渝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且上升幅度较为明显,成渝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不断缩小,农业一体化发展总体比较协调。
三是从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个维度系统阐释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况。
四是总结了美国大农场、日本高土地生产率、法国小农场、荷兰科技化设施农业等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以及北欧国家、德国与法国、欧盟农业、北美农业、中国长三角、中国京津冀等国内外典型农业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做法。
五是重点介绍了重庆梁平徐园椿家庭农场、遂宁安居绍兵家庭农场、广汉好耕夫家庭农场、广元朝天区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重庆奉节铁佛脐橙种植股份合作社、“双昌”农业产业园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典型案例。
六是提出积极协同实施“成渝良种”工程、积极协同实施“成渝良田”工程、积极协同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森林粮库”、积极协同发展数智农业、积极协同发展绿色农业、积极协同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六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路径。
七是从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绿、市十个维度提出建设有助于推动成渝地区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十大系统工程”。
八是提出创设“成渝良种”示范区、建设种业核心技术攻关体系、建立统筹育种攻关联合体、探索农业重大品种研发与种业推广后补助政策、构建高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新品种研发转化步伐、强化种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积极推进种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健全种质资源“保护—鉴定—评价”体系、构建种业市场监管体系十大“成渝良种”工程政策措施。
九是提出税收与地方总产值的分享机制、产业建圈强链的体制机制、区域农业品牌的共享机制、农业对外开放拓展合作机制、农业重大项目的AB协同机制、农业资金保障有效衔接机制。
十是建议实施农业干部交流互派连心机制、农业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和激励机制、建立农业政策协同机制、培育一体化农业市场机制等,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研究》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C22ZDCY01)的结项成果,该成果获得了“免于鉴定”的等级。该成果也是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软科学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原创性贡献研究”(课题编号:rkx20220102),2022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四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C22ZDYC03),2022年成都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引领下的成都都市圈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2B04)的后续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本书,汇聚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建设的重大进展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咨询建议,受到了川、渝两地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关注。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研究”重大项目形成的几个专门报告,获得了不少省部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本书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特别是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借鉴,也可以为关注成渝地区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专家学者提供数据资料、研究素材和研究参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研究》专著撰写组
202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