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文献的基本特征

(一)数据来源及文献趋势

本书的数据来源于有关商贸流通类和数字技术类的期刊文献。中文文献来自CNKI数据库,外文文献来自WOS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为2023年7月1日,检索2000—2023年共计24年的相关文献,最后共计得到与主题相符合的相关研究文献3 768篇,其中中文文献2 539篇、外文文献1 229篇。如图2-1所示,从整体来看,国内外学者在2000年前开始对该领域进行研究,且发文量趋势基本相同:在2000—2017年基本保持稳定增加,2018年以后迎来爆发式增长,并于2021年左右达到高峰。进一步发现,中文文献总体发文量自2000年开始持续走高,虽然在2018年之前有波动,但在2018年迎来爆发式增长,特别是2019—2022年文献发文量明显高于其他年份,这一发文趋势与国内政策、产业融合等热点有很大的关系,说明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时事导向性较强。而观察外文文献发文量可以发现其在2000—2017年的年发文量持续稳定增加,而2017年之后产生较大波动,但仍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并在2021年达到最大发文量,为210篇。

图2-1 2000—2023年国内外发文数量

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外文文献发文量纵向的差距与文献选取篇数有关,但整体横向发展趋势相近。同时不断增加的发文量说明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正投身该领域的研究。该领域是当下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具有突出的研究价值和十足的潜力。

(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从国内作者发文量来看,在数字经济与农产品流通耦合发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领域共有文献2 539篇,共有作者609位,平均每位作者发文4.16篇。发文量排名前列的作者分别为戚聿东(16篇)、任保平(14篇)、谢莉娟(11篇)。从论文的影响力来看,部分学者的研究在各自研究领域都引起广泛关注。截至2023年7月1日,张勋等人的《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以金融服务业为传导中介,探究了数字经济至包容性增长的传导机制;汪旭晖等人发表的《电子商务破解生鲜农产品流通困局的内在机理》,探究了在破解农产品流通困局的过程中电子商务所发挥的内在作用;程名望等人的《农村减贫:应该更关注教育还是健康?》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探究了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虽然国内该领域存在众多优秀学者,但是各位学者的中心性皆为0,这反映了国内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合作交流的不足。同样,从国外作者的发文量来看,发文较多的学者有Ashok K. Mishra (17篇)、Alan Renwick (6篇)、Martinson Ankrah Twumasi (5篇),其余学者发文量大多在4篇以下,相比之下,国外的学者之间合作较多一些,但各个学者之间的中心性也同样为0 (如图2-2所示)。

图2-2 作者合作网络

(三)国家与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从国家发文量来看,在数字经济、农产品流通、农户收入及其交叉领域,中国、美国、英国的发文量占据了75%,其中,中国的中心性为0.51,美国和英国的中心性分别为0.32和0.11,这是因为中国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印发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并且从2004年到2023年连续20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三农”问题,这给中国在此领域内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图2-3 国家合作网络分析

近几年,国内数字经济、农产品流通以及农户收入领域相关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机构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并形成了以这几个机构为中心的科研团队。但是,包括这几个机构在内的所有机构的中心性都为0,说明国内的各个机构对数字经济、农产品流通以及农户收入的交叉研究还未形成专业的研究团队,并且各个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较为松散。

国外在数字经济、农产品流通以及农户收入等领域内比较有代表性且发文数量较多的机构有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瓦格宁根大学、伦敦大学、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和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等,虽然国外研究机构都有一定的发文量,但是所有机构的中心性都同样为0。由此可见,国外研究机构的情况与国内相似,各自科研能力较强,但是各个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足,亟待加强。 1bGl+EEnXYGWJsG8MLyV3F50k4hargOdY5ATv587i00f/3hY5bm+F0Jrlt+QDCM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