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政策背景

1.1.1 加快数字人才培养的政策背景

2024年,下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及国家数据局共同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人社部发〔2024〕37号)。该文件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通过加快对数字人才的培育,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从而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

《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发布,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数字人才培育的紧迫需求。从专家的视角来看,这个文件的发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及重要意义。

政策协同与跨部门合作。该方案由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体现了政府在数字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协同和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跨部门的协作机制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形成统一的数字人才培养战略和行动计划,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执行力。

对数字经济的支撑作用。该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通过培养和引进高端数字人才,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改革。该方案的实施将推动教育和培训体系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改革。这包括在目前教育体系上更新教育理念、教育课程,加强实践教学,以及与企业深度产教融合开展多元协同育人等有效措施,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校采用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数字人才培养模式,如在线教育、终身学习、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等,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数字技术环境。

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化背景下,数字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统筹国内资源,也需要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其方案包含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措施,如引进国外优秀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等。

政策激励与支持。为了吸引和培养数字人才,政府提出一系列激励措施,如税收优惠、创业支持、职业发展路径规划等,以营造有利于数字人才成长的环境。

数据驱动的决策。国家数据局的参与表明政府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来监测和评估数字人才的培养效果,从而实现基于数据的精准管理和决策。

《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内容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及政策保障。

在总体要求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创新引领和服务发展,坚持需求导向和能力导向,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壮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从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重点任务方面,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据安全等数字领域新职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关键,开辟数字人才自主培养新赛道;采取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支持建设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加强创新型、实用型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建立“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开展数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开展数字人才国际交流活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骨干人才;开展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支持建设资源链条,加大数字人才创业培训力度,积极培育数字经济细分领域专业投资机构,加快建设一批数字经济领域专业型国家级人才市场,为数字人才流动等提供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开展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培养一批既懂产业技术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加快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加大博士后人才培养力度;举办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在全国技能大赛专设智能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等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项目,支持各地和有关行业举办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

在政策保障方面,该方案包括优化培养政策、健全评价体系、完善分配制度、提高投入水平、畅通流动渠道、强化激励引导六个政策保障措施。

该方案的发布是中国政府响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主动作为,全面提升国家数字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的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

1.1.2 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背景

1.1.2.1 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综述

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法”)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本书以下从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实施、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教育的教师与受教育者、职业教育的保障以及法律责任等角度进行总结。

(1)职业教育体系

新法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建了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教育格局。新法还规定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以及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实现对职业教育类型的全覆盖。

(2)职业教育的实施

新法在职业教育的实施方面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职业分类、职业标准、职业发展需求制订教育标准或培训方案,实行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新法还鼓励职业教育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引进境外优质资源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

(3)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

新法对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与设置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平等参与职业教育。同时,国家还明确了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在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确保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4)职业教育的教师与受教育者

新法在教师方面强调了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性和教学能力,建立了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教师的资格认证、继续教育等制度。同时,新法鼓励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等参与职业教育教学,提升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受教育者方面,新法保障了公民依法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并对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招生、学籍管理、毕业就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5)职业教育的保障

新法在职业教育的保障方面明确了各级政府、行业企业、职业学校等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规定了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和管理机制,确保职业教育经费的稳定增长和合理使用。同时,新法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

(6)法律责任

新法在法律责任章节明确了违反新法的各种行为及法律后果,包括违法办学、侵犯受教育者权益、挪用职业教育经费等行为。这些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确保了职业教育的规范有序发展。

综上所述,新法在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实施、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教育的教师与受教育者、职业教育的保障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1.1.2.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相关文件综述

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3〕20号)(以下简称《通知》)发布。该通知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加快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以下是对《通知》及后续实施措施的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育部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通知》明确指出,要通过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新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重点任务概述

《通知》部署了以下重点任务,涵盖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库构建、数字化转型等多个方面。

①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各地要积极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实体化运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结合。

②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联合行业组织、科研机构等共同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共同体,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③实践中心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践中心,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服务能力。

④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加快构建国家、省、校三级中职高职本科全覆盖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全流程学习服务。

⑤数字化转型:各校要积极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建设校本大数据中心,推动数字技术与职业院校办学深度融合,建成一批全国性和区域性数字化标杆学校。

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针对专业实训教学中的高投入、高难度等问题,各校应建设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革新传统实训模式,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⑦一流核心课程与优质教材建设:支持各地结合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推进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和实施,同时建设一批全国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优质教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⑧典型生产实践项目:支持校企共同开发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应用知识和职业技能,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实施措施与保障

为确保各项重点任务的顺利完成,《通知》提出了多项保障措施。

①加强组织领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产教联合体建设,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建设。教育部将加强对市域联合体工作和运行的过程和动态管理。

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地要强化统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指导学校系统设计校本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推进各级资源库和实践中心的建设。

③强化监测评估:各地要定期接受管理监测,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推进,并及时总结经验。

(3)文件通知的意义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新机制,职业教育将更加紧密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该通知的实施也将推动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教学模式创新,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及后续实施措施,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政府也开始部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如《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23〕22号),旨在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全面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撑。该方案明确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政府、企业、职业学校、科研机构高效协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方案提出了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具体措施。到2025年,计划实现90%以上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支持建设一流核心课程、优质教材和实践项目,并实施职业教育数字化行动,建设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和职业教学资源库。同时,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提质扩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比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并探索职普融通、学分互认等机制,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为深化产教融合,该方案提出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产教融合共同体,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集群,构建多跨协同的产教联合体,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此外,该方案鼓励职业学校服务乡村振兴,与有关区县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培养现代农业专业技能人才,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在科教融汇方面,该方案强调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提升职业院校科研能力,引导高水平本科院校对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帮扶,搭建一批高端科创平台。推进科教协同育人,联合开设“科技人才班”,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支持高职院校与区县共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在国际合作方面,该方案提出搭建多元国际合作平台,建设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提升川渝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创新“中文+职业技能”融合育人模式,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制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标准,打造“巴渝文化+职业技能”的国际交流品牌。

最后,该方案明确了组织保障措施,包括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完善政策制度和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等,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重庆市将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6qQmXo6Veo8WhH2ELiRgiVcTTsEJYe8rtFQmBnSmiNawuHk950i/W6C7Lflz12R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