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增长,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然而,在经济增长的背后,“结构性失衡”“重复建设”“行业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等问题逐渐显现,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我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而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书着重对国有企业的创新问题展开分析。
高管是企业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因此,对高管进行激励是缓解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激励形式分为物质上的激励和精神上的激励。一方面,国有企业高管是企业的“经理人”;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高管具备行政级别,即具有“准官员”身份,因此激励形式对于具有双重身份的国有企业高管而言,更加多样化。国企高管可以在企业内部获得晋升,获取更大的企业决策权,另外,其同时具有行政级别,有机会进入行政机构成为政府官员,因此,作为重要的激励方式,晋升激励对国有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不容忽视。另外,治理环境对于经济主体的行为动机、经营决策,以及经济主体的经营成果、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书从“人性假设”出发,结合我国制度背景和国有企业高管身份特性,分析并论证了晋升激励是对国有企业高管一种重要的隐性激励形式;通过文献梳理、现实情境分析,分析晋升激励下国有企业高管可能的行为模式,总结归纳出国有企业高管晋升的路径,基于此,分析晋升对创新投资的影响;基于制度理论,分析外部治理环境对高管晋升与创新投资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高管存在两条可能的晋升路径,即职业路径、行政路径。国有企业高管为了获得晋升,会抑制创新投资。政府干预较弱、法治水平较高时这种抑制的效果会减弱。本书对于丰富我国国有企业创新问题的研究,以及国有企业高管激励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上述问题的解答对于促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本书对于国有企业高管激励问题的研究结论,也可为其他企业创新提供帮助。
顾春霞
2024 年 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