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攀西民族地区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受自然、历史、区位等多重因素影响,大部分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甚至有些地区刚完成脱贫攻坚,面临实现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因此,将攀西民族地区的独特资源优势同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显得格外重要。攀西民族地区应充分发掘资源潜力,走特色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同时,推进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的耦合协同发展,以此作为推动攀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这样不仅能增进民族团结,也能缩小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从而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攀西民族地区大力发展旅居康养产业、建设特色康养小镇,将推动资源环境硬约束背景下攀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意义重大,这也是攀西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和有效路径。

攀西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形地貌,以及彝族等少数民族的独特民族风情园、宜人的气候环境、优质的农林特产品等资源,深度挖掘并融合民族文化精髓,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康养小镇。通过特色康养小镇的建设,集聚多元化产业,特别是发展以旅居康养产业为主导,走好特色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同时,利用攀西民族地区自然与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双重力量,大力开展特色康养产业,推进特色康养小镇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与特色康养小镇的耦合协同发展,为攀西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攀西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与特色康养小镇建设战略在多个方面具有内在的联系,实现了部分与整体、时间与空间、功能与价值等维度的统一。但在实践中仍需要避免一些误区,如政策制定中的偏向和分散、执行中的不连续性和过于强制性、目标设置中的不均衡性和人文关怀缺失等。为了更好地实现两者之间的耦合协同,政府需要从政策制定、执行监控和目标协同三个层面进行联合发力,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标准,实行差异化的激励与约束措施,完善相关配套保障措施。特色产业的聚集发展是特色康养小镇建设的基础条件,其通过同一产业内企业的空间集聚,可以促进产业创新和经济增长。产业集聚可分为“专业化集聚”和“多元化集聚”,其形成的机理机制是不相同的。一些特色小镇围绕经济的链条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张,以此实现产业集聚;而另外一些小镇则以服务业为主,形成多样化的产业集聚模式。

攀西民族地区的特色康养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旅游业的升级,是推动攀西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特色康养小镇的发展要充分体现“特色”二字。这不仅是特色康养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如果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丢掉“特色”二字,舍本逐末,易造成同质化现象,比如用现代模板打造的没有底蕴和内涵的特色康养小镇。因此,建设特色康养小镇要坚持挖掘并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自然和历史资源,推动产业和文化的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小镇形象。这既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需要市场的协同发力,从而共同促进攀西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特色康养小镇的发展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特色康养小镇的长远目标和愿景决定了其功能深化和提升的方向。特色康养小镇的规划需要综合考量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多元因素,制定具体目标并进行市场定位,规划建设发展具体细则。特色康养小镇通过对中小企业的集聚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增长极。因此,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政府要充分运用区位、资源、人文等优势,注重功能深化和提升,不断推进特色康养小镇的发展和进步。

特色康养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而是产业集聚与发展的载体。它通过企业和企业家的集聚,给小镇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并逐渐形成上下游相关企业,扩展企业价值链,实现特色康养服务的附加价值。同时,特色康养小镇也是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企业可以在小镇内形成特色产业,通过小镇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特色康养小镇以农村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为基础,集聚科技、人才、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深化经济特色,形成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从而创造攀西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的增长极。特色康养小镇的发展需要与当地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等特色相结合,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推动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实现攀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攀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特色康养小镇建设的耦合协同发展不是随机的互动,而是客观的历史契合。这一过程中,攀西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与特色康养小镇的建设融合,形成了有效的契合和互动关系。通过对两者互动关系以及协同推进的动力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攀西民族地区特色康养小镇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从而加快攀西民族地区中小企业集聚、升级和发展,进而促进攀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就攀西民族地区特色康养小镇而言,产业、旅游、文化与社区等要素的有机融合构成了其发展核心。具体来看,康养产业将成为特色小镇的核心基础,是特色小镇的存在前提与核心要素,也是特色小镇发展特色的来源;文化要素则是特色康养小镇独特品位和灵魂的体现,是特色小镇文化标签、文化魅力的客观表现,也是特色小镇发展潜力的直接来源。乡村现有的资源要素则将成为特色小镇的物质基础,其不仅是生态、文化等资源的融合基础和特色康养产业发展的基础所在,也是提升攀西农业农村总体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的关键所在。在康养产业聚集发展的过程中,特色康养小镇将对周边地区和关联领域表现出显著的吸引力,在其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实现显著的聚集效应,从而实现特色康养小镇的持续发展壮大,构建起城市、乡村之间的良好交互关系,促进二者的均衡发展。

在建设特色康养小镇时,攀西民族地区不应仅局限于特色小镇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还应关注其对周边乡村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和带动作用。特色小镇最大的特点是其吸引和提升中小企业集聚的能力。因此,地区政府制定政策措施时不能只关注中小企业,而应从整个攀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深度激发农业农村、康养产业、医疗卫生及民族文化等多种资源潜力,以增强对现代经济的拉动效应。同时,以中小企业为切入点,引进科学管理、文化、经济、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等现代要素,加速乡村振兴进程。

通过产业对接,将攀西民族地区特色康养小镇的建设融入现代经济发展体系中,这是发挥平台作用的关键,但这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与之相对应的是文化层面的融入,这对攀西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石。现代发展的灵魂在于文化。文化的意义又体现在社会约定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思想潮流和行为规范中。攀西民族地区通过产业对接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将现代经济所蕴含的文化特色,包括诚信守纪、市场观念、合作开放、互助共赢和科学管理等,甚至现代生活方式也巧妙地引入其中并进行再造。随着攀西民族地区现代文化的发展,人们必然会产生新的消费需求。因此,攀西民族地区应不断优化乡村文化创新生态,增强高端元素下乡村的适应度,从而进一步推动特色康养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全面改善。

随着新发展阶段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攀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特色康养小镇的耦合协同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必须深入挖掘其理论、政策和实践层面的多重意义。未来攀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耦合协同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提炼不同城乡发展理论的核心命题,深入分析二者耦合协同的内在逻辑,综合建构具有攀西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二是概括在攀西民族地区不同区域中,二者耦合协同的多样化类型和模式,总结不同区域耦合协同模式的优势特征,提炼二者耦合协同的一般经验,将其转化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政策思路;三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间节点和城乡融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跟踪把握二者耦合协同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设计整体性的动态的治理路径,有效推进攀西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总之,攀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特色康养小镇的耦合协同作为新型发展路径,需要在理论、政策和实践层面联合发力,从而推进攀西民族地区乃至整个四川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

作者
2023年8月 TIITSYSN74u/2tuemsyGmvJr7Vjbosz73euFno6xU5T2n3LXhXMFykNvymoLO44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