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研究最早出现在信息产业。在技术革新的基础上,计算、印刷、广播等产业开始交叉和融合。1978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Negrouponte用三个圆圈来描述计算、印刷和广播三者的技术边界,认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会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融合,照片、音乐、文件、视像和对话都可以通过同一种终端机和网络传送和显示,不同形式媒体之间的互换性、互联性得到加强,这一现象被称为数字融合。数字融合的发展为语音、视像与数据文件等信息内容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使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等产业出现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能源、运输和制造业等领域的产业融合也在加速进行中,这大大拓宽了产业融合的研究视野,为构建产业融合理论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产业融合理论在 20 世纪 90年代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业融合的概念进行界定与分类,主要产生了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技术演化论
产业融合研究最早是从技术发展或演化的角度来探讨产业融合问题的,这是因为产业融合与技术发展、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随着通信与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各种新技术被广泛应用。技术本身的扩散和溢出效应促进了技术融合的发展,而技术融合又使不同产业之间形成了共同的技术基础,使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日趋模糊,最终促使产业融合形成。
2.边界模糊论
国内学者周振华对产业融合的研究最为系统,他从产业边界模糊化的角度来定义产业融合,认为传统产业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产业边界条件,具体包括技术边界、业务边界、运作边界、市场边界四个方面。在传统工业时代,产业边界特征具有明显固定化趋向,从而使整个经济处于产业分离状态。产业融合是产业边界从固定化走向模糊化的过程。在信息化进程中,以数字融合为基础的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部门的产业融合,其外在表现特征就是原有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
3.产业创新或产业发展论
厉无畏等人认为,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所谓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其特征在于融合后出现了新的产业或新的增长点,这一现象如同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会产生新的学科一样。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作用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助推器,1+1>2 的生产效率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则是产业融合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根据国内外学者观点,本书认为产业融合的概念可以概括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了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导致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产业边界日趋模糊,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