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单点击穿”是笔者对银行的“最后一公里”——实体网点的希望。笔者希冀在数智化时代,银行实体网点可以摒弃繁杂,聚焦关键单点,运用“第一性原理”深入洞察各项重点工作的核心,以精准且极致的策略和行动,实现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效能的提升,突破传统边界,创造全新价值!
当前,“数实融合”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为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2023 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做出重要部署,要求做好包括“数字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重要的“金融力量”,银行业全面加快数智化转型,服务数实融合的发展趋势,不断在发展的“数字蓝图”上谱写新篇章。
数字经济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其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智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是数智化发展的先行者。银行业作为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具有采用信息提升业务效率的内生需求和天然优势,其数智化发展程度在各行业中处于第一梯队。基于业界对数智化转型的概念定义,结合金融领域特征,我们认为,银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是以数据和技术要素为驱动,加速组织模式、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和重塑,有效提高价值创造力,实现企业级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近年来,各大银行都在大力推进网点数智化转型,银行从业人员和广大客户都深感银行网点的各项服务更具科技感,各项业务的办理流程进一步优化,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线上线下的服务体验感进一步增强。
科技效率的提升,释放了更多的柜台和以往的业务型人力资源,充实了更多的服务营销队伍,为产能的进一步提升创造了契机,也使业务处理模式从以往的以“柜面为中心、交易驱动”,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大数据精准营销驱动和场景驱动”。在新的数智化业务处理模式下,网点的厅堂布局、设备功能、客户动线、岗位分工、对员工的履职要求、协同的服务营销流程,以及与周边的生态融合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挑战一:高效利用厅堂客户智能化的精准识别功能,提高服务营销效率。
挑战二:用好数智化客户管理系统,进行客户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营销。
挑战三:用好数智化工具,对内提升管理效率,对外通过场景输出,打造各类型客户生态共同体。
挑战四:数智化转型后,人力转岗心态及专业素养还未得到充分匹配,这对银行的队伍重建和人才培养是更大的挑战。
笔者近两年有幸参与了四大国有银行、部分股份制银行(如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及城农商行的转型培训咨询工作,发现在很多银行中,以往的柜员、大堂经理融合为综合服务营销人员,有的银行称其为客服经理;也有单一客户经理升级为综合客户经理的情况。随之而来的是,很多银行从业人员在心态、岗位职能认知、专业素养等方面还未做好充分准备,面对客户的时候还不能很好进入与客户充分沟通、探寻引导需求、多渠道服务营销维护客户的状态。
在新的网点数智化服务营销流程中,对关键岗位、关键职责、关键动作、关键场景及服务营销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如何更好地重塑实体网点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很多银行为引领行业趋势,近年来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如智能化服务销售、数智化转型、数智化赋能等咨询培训项目。我们需要注意这些变化中的核心内容,以此为抓手,真正实现持续的质的进化。
近年来,在银行圈内畅销的读物 Bank 2.0、 Bank 3.0、 Bank 4.0 对银行的发展趋势做了很多迭代解析。未来学家、银行技术专家Brett King指出,在移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转变趋势中,银行业务在未来数十年中将朝着“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的方向演变。该言论引发了全行业关于网点价值和数智化转型的大讨论。
一时间,“场景化”“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等新词成为银行从业人员讨论的热点。大家都心潮澎湃,感觉变化近在咫尺。也确实如此,当下,网点数智化已然“遍地开花”,但突出的矛盾是:网点虽然更具科技炫酷感,客户业务效率体验也得到了提升,营销人员得到释放了,但客户却不怎么去网点了,到网点与工作人员接触交流的时间也缩短了,很多得到释放的工作人员好像也只是换了个地方指导和协助客户办理业务,一切好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我想说的是,数智化转型不是机具的堆砌,而应该是银行“最后一公里”的网点价值的重塑和网点各岗位队伍的进化。
数智化网点的主要特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智能化、社会化、多样化。
可以看到,转型是不止于智能化的。如果只是停留在了智能化这个层面,而忽略了社会化、多样化,那转型就是不完整的。
何为社会化和多样化?也就是网点不再是单一的金融服务供应商,其发展趋势在于,金融服务与非金融服务、网点与周边的生态性融合,以及线上与线下服务在客户的各种生活场景和经营场景中的嵌入。不管是这些年出现的社区银行、科技银行、咖啡银行、超市银行、儿童银行等主题银行,还是异业合作商户联盟,都是在推动网点社会化、多样化发展。
比如,智慧型网点厅堂强调的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自助、智能、智慧”全新服务体验。需要重点把握的是关键营销场景,包括厅堂客户智能识别精准营销场景、智慧服务体验场景、沙龙活动等。
网点数智化的趋势,带来了银行业务拓展模式的深层次变革,而实现场景化获客是当前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实体网点在移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客户自然到店量的明显减少,各个银行都在推动获客模式的创新,以期待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数智化转型正在推动银行业务从以传统网点为阵地的周边业务模式,向日常各种线上线下、内外场景营销延伸,同时银行业务也从人工向线上线下智能终端转移。电影院、咖啡馆……任何一家商户都有可能成为银行信用卡、消费金融、支付结算产品的获客场景。在这种趋势下,未来,银行将无处不在。但与此同时,随着更多年轻客群的全面移动互联网化,客户开始拥有大量对不同选择的主导权,并且变更交易银行也更加方便快捷。传统的客户服务模式很难持续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在数智化转型阶段,必然会存在队伍转型的阵痛期。传统的柜员、大堂经理、理财经理、对公客户经理等都需要适应并掌握数智化趋势下的线上获客、线上线下一体化维护和营销方法,同时创新经营模式,培养适应场景化、线上化、综合化经营的人才团队。
以往更加直观呈现在客户眼前的智能化网点建设升级,以及移动端App、微银行、直销银行、商城等平台建设,已经在客户服务、交易效率及体验上实现了提升。但于银行数智化智慧经营转型这项战略工程而言,数智化不只是各种机具、 App的堆砌,不应被理解为一个简单的工具或者业务渠道,而更应是一个完整的业务运营及客户经营的一体化平台,应该成为触达客户、理解分析客户、全流程服务客户、精准营销客户、经营维护客户的重要入口。
笔者将之理解为“智能化银行”向“智慧型银行”的发展。虽然只是“一词之变”,但却是量级的变革。比如需要加快推进银行相关科技人员、数据分析师、专业营销人员队伍结构的优化,在经营性支行层面释放更多的营销人员,并强化专业营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升整体营销效能及市场竞争力。
◇在银行业数智化智慧经营转型的重要机遇窗口期,应着力于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如何在新常态新趋势下,高效有序地加快智慧银行转型升级?需要做好哪些基础工作?
◇如何全面提升线上服务能力,改善客户线上服务体验并与客户产生深度链接?
◇如何实现数智化精准营销和精细化管理,从而提升客户筛选分析能力、交互能力,以及提升营销和客户维护的成效?
◇在大财富管理及综合化营销时代,如何更好更专业地服务营销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