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价值——历史逻辑与现实思考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通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要论述,给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系统梳理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历史探索、现实挑战、中心任务与实现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从历史逻辑来看并不突兀,它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奠定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党和国家推出一系列治国理政决策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都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尤其对包括会计在内的经济与管理活动,更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现代化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国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深刻转变所经历的剧烈变革(何传启,2001;罗荣渠,2004)。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显著标志,实现现代化成为近代以来各国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并逐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长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先发优势,制造并标榜以“私有制+自由市场+分权型现代化国家机构”为方程式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将其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杜玉华,2019;高晓林、周克浩,2022)。但历史和实践都将证明,西方现代化模式并不具备普适性且逐渐暴露出误导性,照搬这一现代化模式所导致的“中等收入陷阱”“周期性经济危机”“全球生态危机”等诸多问题,都会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卷入发展漩涡(杨章文,2022)。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我们发现,目前的会计管理,无论从管理体制、制度规范、对象内容、方法体系等各个方面,虽然是70多年历史传承的自然结果,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外开放借鉴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特别是自21世纪初开始的20多年国际化道路,难免被打上西式烙印。例如,会计核算顶层设计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已经大幅度实现与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实质上重点基于出资人权益,是资本逻辑在会计主体中的具体体现;会计方法体系包括报表式样、核算过程、投融资结构分析等方面,已实现与西方完全接轨;会计理论研究基本上以美国等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的实证研究为主流范式。而这一现状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要求,在某些方面是格格不入的。例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把人才红利、社会保障、生育养老等方面纳入会计对象;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就要求社会财富分配特别是企业剩余收益,绝对不能只考虑代表资本逻辑的出资人或所有者这类群体,而应当包括经营者、员工、政府、供应商和客户等一众利益相关者;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统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这就要求绝对不能只追求以利润和现金流为代表的经济利益,而应当助力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精神文明,提高公民道德水准和综合素质,摒弃唯利是图、钻法律和制度空子、搭各种便车等不良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就要求将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内容纳入会计视野,高度注重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与资源滥采为代价获取经济利益;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道路的现代化,着眼于合作共赢,避免零和博弈,这就特别要求在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时,做好会计准则和税收法律的有机协调,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和施行,为我国会计发展提供了一个宏大背景,也对会计管理提出巨大挑战。如何使会计融入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是所有会计人必须深思的重大课题。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本书愿做抛砖式探索。

1.2.2 研究的必要性——提供“会计力量”

金培(2019)认为,中国经济的价值文化及制度形态具有显著特色,而且中国历史漫长,人口规模巨大,其价值文化和制度形态特色具有极强的坚韧性,其“坚固内核”极具稳固性,同时现实中的企业实际上是非同质的,而且非同质性往往表现为类别差异,即具有不同的域观特征。因此,建立在西方域观基础上的理论认识对中国企业会计改革发展进程中的理论认识及实践活动解释力度有限。会计这种管理经济的活动与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紧密相连(杨纪琬、阎达五,198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应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杨纪琬,1988)。时代呼唤会计变革,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也必定给我国会计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助力实现会计变革。

我们正在通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必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建设美好世界做出中国贡献的同时,也为人类现代化路径探索提供了成功发展范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跟上现代化发展潮流提供了全新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系统梳理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历史探索、现实挑战、中心任务与实现路径(韩保江、李志斌,2022),对包括会计在内的我国企业管理变革,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清醒认识,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呈现一般性,即30多年引进、吸收和运用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凝聚了包括中国在内所有会计先贤的智慧,其主要内容是切合现实需求的;第二,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呈现特殊性,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结合中国企业实践,做出必要变革:

(1)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意味着必须要始终将人置于现代化的核心位置。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中国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红利逐步显现,会计必须将人力投入进行资本化处理,这也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叶康涛、刘敏,2022)。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员工的工作技能、专业素养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企业的人力投入实际上是对核心人力资源的一种投资。

(2)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不是少数人富裕的现代化,意味着以资本的内在否定性为反思对象,把资本批判作为前提而非目标,按照辩证法,从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入手,提出要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周丹,2022)。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在会计中要规避把出资人当作企业剩余收益的唯一所有者,而是要兼顾出资人、经营者、员工甚至供应商和客户等多个利益相关者,提倡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会计和财务目标。

(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味着在经营管理中呈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必须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盈利模式,认识到会计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合理分配利润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周守华、刘国强,2018)。我国会计要设计基于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将企业对生态环境资源耗费与补偿成本“内部化”的机制,加强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对企业生态环境资源消耗与补偿成本的统一规范。

(4)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意味着各国人民要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并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重要力量,在谋求本国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积极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如何在追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基础上,实现与共建国家在会计准则、税收法律制度方面的对接与协调。

(5)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这意味着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转变会计管理方式、增强会计决策作用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适应以“大智移云物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章贵桥等,2021),如何借助现代化技术,加强会计估值功能的深度,拓展会计契约功能的广度。重点要放在智能财务赋能企业价值创造方面,即通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重构、企业稽核中的实现场景、产学研合作新趋势、实现财务智能化,进而提高企业财务数据采集与信息加工能力,助力企业价值创造。

兵法有曰:“善战者,必因其势而利导之”。中国式现代化已经给会计带来了巨大的现实挑战,我们必须面对这些挑战,紧密结合现实和趋势,做出相应变革,才能使新时代会计在助力实现人才红利、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合作共赢、赋能价值创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书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对会计发展客观要求的主要方面,从实现会计变革的五项必要内容的具体实际出发,运用文献研究和规范研究范式,提出推进会计理论和实务变革思路,旨在丰富现有会计理论研究成果并提出具体运用方案,为企业全面准确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提供“会计力量”。 lp8/+MwyLrnrGch1cYmRwWRLk17MqEB2DjPWWgGswOhpy4vSbJBJ8jxEx9IxoK5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