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跨区经营政策经历了“严格限制®分而治之®全面收紧®有限放开”的演变过程,因而城商行跨区经营具有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的特征。具体而言,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城市商业银行是城市信用社改革的产物,秉承“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城市居民、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肩负全心全意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使命。为了遵循“先省内,后省外,先本经济区,后跨经济区”的跨区发展政策,城商行跨区经营是有序推进的,其在目标地区选择上更青睐于本省内的地级市。
图3.4描述了2006—2020年全国城商行跨区经营的分布情况。由图3.4可知,城商行选择省内跨区经营的数量明显多于省外跨区经营,而且自2008年以后,省内跨区经营的城商行数量基本上是省外跨区经营城商行数量的2倍。这充分说明了,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在区位选择上更偏好省内地级市。
究其原因:一方面,城商行跨区经营势必会受到股权结构、地方政府以及地方经济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而城商行致力于服务本土经济发展,自然同本土政府部门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这就意味着在省内实现跨区经营会受到较小的阻力,尤其是来自于本土政府的制约。另一方面,本省内的文化传统以及习俗相近,更易建立新的经济联系,很好地保留了区位优势。当然,在跨区经营的初期探索阶段,因资产规模、经营管理体制以及抗风险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城商行还不具备大规模扩张的“硬”实力,而且缺乏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因此,从这个层面上看,相较于跨省经营,省内跨区经营的风险相对较小,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又适应自身扩张需求。
图3.4 2006—2020年全国城商行跨区经营分布
资料来源:结合各城商行官方网站及其年报披露的信息整理获得。
表3.4列示了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模式的年度分布情况。由表3.4可知,自2006年以来,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是最受城市商业银行青睐的跨区域经营模式。然而,合并重组和兼并重组模式可能是因为涉及管理层的任命以及股权结构安排等环节,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并不是十分受欢迎。中原银行、华融湘江银行等少数城商行就是采用合并重组模式来实现跨区经营的。
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是有利于延续本行文化,员工分配简单可行,异地分行同总行之间的差异小,便于管理;二是跨区的区位选择灵活,可以抢占发达城市,也可以布局周边地区稳步推进。但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模式对资产规模、风险防控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承受的监管压力更大。
需要注意的是,地方保护主义、管理模式以及文化习俗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城商行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扩张行为。城商行异地设立分支机构通常会遭受代理成本上升、监管力度不足以及难以融入当地等的困扰。
表3.4 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模式的年度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结合各城商行官方网站及其年报披露的信息整理获得。
表3.5列示了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的区位分布情况。由表3.5可知,城商行跨区经营更偏好东部沿海等地的一线发达城市,主要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以及天津等地区。比如,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等城商行实现跨省扩张后,纷纷在跨区经营的第一年,便在上海新设分行。与此同时,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更是吸引了多家城商行入驻,新设分行。
对于资产实力雄厚、跨区程度较高的城商行而言,其布局东部一线发达城市后,便纷纷向中西部地区扩张。比如,北京银行于2008年、2009年先后建立了西安分行、长沙分行;上海银行在成都新设了异地分行。而对于规模小且位于中西部的城商行,其更青睐于在省内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省外分支机构也是更多地建立在中西部地区。比如,兰州银行的12家分行全部设在甘肃省内。
总体而言,城商行省内扩张主要集中于省会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而省外扩张,大多数城商行的首选是一线城市。此外,西安、重庆以及成都三个相对发达的西部城市,也是比较受欢迎的扩张城市,其余西部城市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表3.5 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区位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结合各城商行官方网站及其年报披露的信息整理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