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机构年度分布
图3.1描绘了2006—2020年全国城商行法人机构数量时序分布情况。由图3.1可知,随着城市信用社的全面整合以及城市合作银行的相继组建,全国城商行的数量由2006年的113家,迅速扩张到2009年的148家,随后慢慢回落到2020年的109家。整体而言,2006—2020年全国城商行法人数量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态势,市场基本达到饱和,当然也出现了少量回落。
特别地,全国城商行法人数量出现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商行的发展基本趋于平稳,且以新设方式成立的城商行相对较少;与此同时,已成立的城商行之间时常会有合并重组发生,故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城商行法人数量的增速缓慢,甚至还出现下滑现象。比如,2010年年底,湖北银行是由湖北省5家城商行合并新设挂牌组建的;同年,华融湘江银行也由湖南省4家城商银行与1家城市信用社采用“4+1”合并重组而成的;2014年8月,河南省13家城商行合并组建成中原银行。这一做法直接造成城商行数量由2013年年末的145家滑落到2014年年末的133家。
图3.1 2006—2020年全国城商行法人机构数量时序图
资料来源:结合各城商行官方网站及其年报披露的信息整理获得。
(2)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速年度分布
图3.2绘制了2006—2020年全国城商行总资产增速的年度分布情况。由图3.2可知,全国城商行总资产增速在2010年达到了峰值37%,随后呈现出“一路下滑”趋势。与此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同期增长率也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态势。此外,不难发现,城商行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整体上表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说明城商行在银行业中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高,其影响力也随之不断增大。
图3.2 2006—2020年全国城商行总资产增速时序图
资料来源:结合各城商行官方网站及其年报披露的信息整理获得。
(3)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概况
表3.1报告了全国城商行跨区经营的基本情况。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范围内共计107家城商行相继实现了省外跨区经营。具体而言,东部、西部以及中部地区实现省外跨区经营的城商行数分别达到了57家、31家、19家。显然,东部地区实现省外跨区经营的城商行数明显占优。
与此同时,从城商行的地区分布情况看,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范围内共有132家城商行。具体来说,东部地区有69家城商行,占全国城商行总数的52.27%;西部地区有40家城商行,占全国城商行总数的30.30%,且分布偏向发达城市;中部地区仅有23家城商行,占比仅有17.42%,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表3.1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城商行跨区经营概况
表3.1(续)
资料来源:结合各城商行官方网站及其年报披露的信息整理获得。
(1)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数量的年度分布
图3.3绘制了2006—2020年西部地区城商行数量的年度分布情况。自2006年以来,西部地区城商行数量基本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到2012年之后,市场基本达到饱和状态,维持在40家这个水平。
值得说明的是,贵州银行是2012年10月通过“三合”重组新设而成的。同年5月,西藏银行在拉萨隆重开业。西藏银行是西藏仅有的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资产规模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便突破了300亿元。此外,重庆银行、成都银行、西安银行、兰州银行、贵阳银行等城商行属于较早成立的一批西部城商行,其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这可能与早期国家政策支持密切相关。
图3.3 2006—2020年西部地区城商行数量分布
资料来源:结合各城商行官方网站及其年报披露的信息整理获得。
(2)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的概况
现阶段,西部地区的40家城商行中,有31家城商行顺利实现了省内外跨区经营。鉴于数据的可得性,表3.2列示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西部地区24家已开展异地经营活动的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基本情况。
表3.2的统计结果表明,西部地区24家已开展异地经营活动的城商行地域选择具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可以依据扩张深度的差异,将其划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大多数城商行跨区经营的区域选择倾向于本省内。这一区位选择主要与城商行的历史使命及其自身发展定位密切相关。对于保守稳健的城商行,其在初创期倾向于采取这一扩张策略。表3.2的统计结果显示,只在本省内实施异地经营的城商行多达15家,占比高达62.5%,而实施省外经营的城商行共有9家,占比仅有37.5%。
第二,一些城商行跨区经营会选择布局临近省份、城市集群或经济密集片区。选择以上区位主要是因为临近省份、同一城市集群或经济密集片区内经济业务往来频繁,城区之间的人才交流、金融资源流动以及信息共享及时且高效。因此,从这个层面上看,频繁的跨区经营活动有助于城商行产生相匹配的业务需求。如此一来,城商行的发展既受益于地理和经济区域内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紧密联系,又能反作用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例如,四川省内的城商行倾向于在重庆以及贵阳等异地建立各自的分支机构;与此同时,贵阳银行以及重庆银行也青睐在成都建立异地分支机构。特别地,重庆银行早在2008年便在成都设立第一家异地分支机构。
第三,少数城商行也会选择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建立异地分支机构。跨区经营布局发达城市,这就要求城商行自身应该具备良好的经营状况、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唯有如此,跨区经营的城商行才能依托发达城市的经济引领自身发展,否则便会被市场淘汰。24家实现跨区经营的西部城商行中,仅有内蒙古包商银行布局一线城市。内蒙古包商银行作为资产规模最大的西部城商行,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已经在北京和深圳分别建立7家和9家分支机构。此外,宁夏银行作为第一家在省外建立分支机构的西部城商行,其经营范围已涉入天津。
第四,利用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布局海外市场。云南省地处边境,毗邻东南亚。富滇银行作为仅有的1家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西部城商行,其在2010年便已布局老挝。尤其是中国跟周边国家关系友好发展、经济往来频繁的国际形势,在很大程度上促使驻外分支机构成为一种可能。早在2014年年初,富滇银行就积极与老挝外贸大众银行商讨合作事宜,并最终成功发起了老中银行。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金融机构正式开始布局东南亚。
第五,大多数城商行省内异地分支机构数量要明显多于省外分支机构。具体而言,一些西部城商行通常仅在省内建立异地分支机构,而省内外均有分支机构的城商行,其普遍表现为省内异地分支机构数量要显著多于省外分支机构。尤其是多数城商行青睐于在总行所在的地市设立分支机构,其占比达到70%以上。
表3.2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西部地区主要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情况
表3.2(续)
资料来源:结合各城商行官方网站及其年报披露的信息整理获得。
(3)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异地网点数量的概况
表3.3列示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省内外异地网点数量分布情况。不难发现,大部分城商行在总行所在地市的分支机构比例一度超过了70%。其中,占比最高的城商行是西安银行,高达91.89%,连续五年对省外扩张乏力。其余城商行占比稍低,但也达到了60%以上。如桂林银行、石嘴山银行以及德阳银行也基本维持在45%左右。
包商银行、长安银行以及贵州银行是仅有的3家总行所在地市分支机构数量占比低于30%的西部城商行。内蒙古包商银行当时竞争力位居行业前列,异地扩张激情高涨。与之不同的是,贵州银行是2012年由3家贵州省内城商行合并重组而新设的城商行。同样地,长安银行是2009年由陕西省的2家城商行和3家信用社通过“2+3”的方式新设而成的。由此可见,部分城商行是通过多家本省非省会城市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合并新设而成的,其总部偏好选址省会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在省内建立异地分支机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必然造成省内异地分支机构数量先天庞大。
事实上,追溯至2013年,国家政策逐渐放松了对城商行跨区经营的管理,城商行异地经营重启,但也明确指出不跨省区扩张,仅局限于建立省外分行。尤其是跨省的城商行,青睐于异地建立支行;与此同时,省内扩张的热情也是极为高涨。当然,客户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城商行积极探索分支机构的创新建设。最具代表性的是,2014年7月,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创造性地建立了西部第一家24小时人工服务网点——中心广场支行,旨在缓解因银行营业时间与潜在客户工作时间彼此重合而带来的业务办理不便等问题。
表3.3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省内外异地网点数量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结合各城商行官方网站及其年报披露的信息整理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