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实地调研结果,针对未成年人、法院系统工作人员等不同群体设计了四套问卷,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尝试刻画未成年人成长特征,找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难点与重点,为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研究提供实证依据和参考。
考虑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多部门有效联动与衔接,从2020年初开始,我们深入成都、内江、绵阳、德阳、自贡、泸州、阿坝、凉山等地市州及其下辖区县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考察。我们立足法院,邀请来自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教育、妇联、共青团、街道社区的代表面对面座谈,多角度、多层面了解现阶段未成年人发展特点。
我们结合多位专家及一线法官的意见,反复修改,设计了四套问卷。《四川省未成年人法治意识调查问卷》以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为主线,涵盖性侵害、网络社交、语言暴力、婚姻家庭等方面,共48个问题。《四川省婚姻家庭观调查问卷》包含基本信息、离婚观、家庭观、婚恋观及择偶观5个部分,共39个问题。面向法院系统的《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研究问卷》以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为主线,同时涵盖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言辞证据、未成年人网络消费、校园欺凌、犯罪记录封存、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未成年人监护、人民法庭补位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延伸工作8个模块,共70个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普通群众设计的《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研究问卷》,在保持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问题进行简化调整,缩减为34个问题。
为了充分挖掘数据信息,我们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探索性和推断性分析。具体而言,在分类整理、数据可视化基础之上,创新性使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列联表分析方法,探寻数据真实的结构与规律,从时间、空间等不同维度进行比较分析,以考察问卷各要素之间真实的逻辑关系。最后,将数据探究结果嵌入各章节,为重点问题研究提供实证基础。
《四川省未成年人法治意识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计5468份,涉及成都、内江、绵阳、德阳、自贡、泸州、阿坝、凉山8地市州,调查样本对象包括小学生(仅限五年级、六年级)、初中生、高中生,其中,男性占比47.97%、女性占比52.03%,城市问卷占比58.49%、乡村问卷占比41.51%,留守儿童占比17.67%。《四川省婚姻家庭观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计833份,涉及成都、泸州、阿坝、凉山、内江、绵阳6地市州,其中男性占比29.3%、女性占比70.7%,未婚人士占比68.2%。面向法院系统的《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研究问卷》共计回收208份,涉及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区(县级市)人民法院、县人民法院四类法院,主要以区县人民法院为主,县人民法院占比57%,区(县级市)人民法院占比19%,中级人民法院占比23%,高级人民法院占比1%。被调查对象包括审判人员、审判辅助人员、行政人员,其中,审判人员占比38%,审判辅助人员占比46%,行政人员占比16%。面向普通群众的《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研究问卷》共计回收205份,其中,男性占比40.98%,女性占比59.02%。
基于“司法保护政策研究”这一命题固有的实证特征,前文已将开题至今围绕重点问题设计的调研问卷和统计分析内容进行了萃要呈现。后续各章将遵循统一的逻辑主线,基于实证统计分析基础资料,聚焦一系列在未成年人司法政策体系化目标达成过程中的堵点问题展开论证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