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实现农牧民主体地位的理论认知和现实基础

民族地区的乡村建设面临着时代机遇,也在大变局下接受着各种挑战。当下,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快速有效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民族地区的时代任务。这个任务不可谓不艰巨,不可谓不长期。而任务的完成,已经不能再延续脱贫攻坚中“政府主导,三倾(倾力、倾钱、倾人)投入”的模式,而要充分凸显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去依附、显价值”,充分依靠农牧民主体力量,充分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让民族地区乡村的事、乡村的建设、乡村的发展,由乡村人自己做主、自我发展、自我更新,靠农牧民的主动性、能动性和有为性,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乡村振兴的有序推进。也就是说,“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要在民族地区乡村场域中,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任务中显化。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民族地区乡村的特殊性,民族地区乡村不仅是各民族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地域空间,也是各民族传统民俗、文化、风情传承的空间和载体,民族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也渗透着各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换句话说,必须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时代任务和区域特征下来思考民族地区农牧民主体地位。农牧民主体地位的内涵、确立等也就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TKco2DQ1ieutGxAEFiBF04dxLLafbeEHZWcJsNC7tJt+HHCgvPRSgz0y64bskUs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