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要素市场空间整合(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与机制一直是学界颇为关心的问题,学的研究视角不同,所侧重的影响因素与机制也各不相同。国外研究中比较常见的因素有:资本边际收益率、地区间税收竞争、地方政府质量或制度环境差异、政府对银行业的限制等。虽然影响区域资本流动的因素很多,但总体上看,有关中国区域资本流动影响因素与机制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政府相关的因素与机制,另一类是与市场相关的因素与机制。
在中国资本要素市场发育过程中,政府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前,计划经济居于支配地位,中央政府掌控了经济运行,导致地区间资本要素市场分割程度一直较深,资本跨区域流动十分困难。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市场经济比重不断上升,区域资本流动程度有所加强,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各级地方政府对本地金融机构的控制并没有放松,对跨地区资本流动的阻碍作用依然十分明显。
博伊罗·德布雷(Boyreau-Debray)和魏(Wei)2005年认为,中国地方政府错误干预和配置资本是阻碍区域资本流动的重要原因。李治国于2008年指出,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地方政府在金融市场设置壁垒和障碍,严重削弱了地区间的资本流动性。胡凯在2011年指出,地方政府行为引起的内生交易费用阻碍了资本跨区域流动。胡凯和吴清在2012年基于1997—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制度环境对省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对省际资本流动有重要影响,缩小政府规模、降低非税负担、加强产权保护可以有力促进资本净流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也能够显著促进资本净流入。王喜和蒋薇薇在2016年利用1995—2011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制度与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激励了地方政府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从而抑制了区域资本流动。王宋涛等人2017年指出,政府长期的利率管制使资本受到较大约束,无法实现自由流动和最优配置;此外,地方保护主义及政务环境对跨地区投资造成不同程度的束缚,提升了资本流动成本,导致区域资本要素市场分割。韩(Han)和林(Lin)在2019年基于中国1997—2014年多个省份的数据研究了政府规模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规模对资本流入存在负面影响,具体而言,政府在基础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支出显著挤出了资本流入。张(Zhang)和钱(Qian)在2021年基于省委书记离职和省际资本流动数据,考察了官员离职对省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官员离职的年份,流入该省的资金较少,这一现象在考虑了选择性偏差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存在。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政府行为也有可能促进区域资本流动。王曦等人2014年通过建立两地区新古典增长模型,从理论上探究中央政府投资如何影响区域资本流动,并进行了实证验证。研究表明,对多数省份而言,中央政府投资对投入地产生了资本“挤入效应”,即中央政府投资能引致其他资本进入,促进了资本流动。王凤荣和苗妙2015年从企业异地并购的微观层面切入,基于地区间税收竞争视角研究了影响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因素。研究显示,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企业异地并购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引致了资本跨区域流动;王家庭等人2022年的研究也认为,政府竞争有利于促进区域资本流动。当官员前往异地任职时,由于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对当地的信任,因此,倾向于将其信任的商人及资金一起带入新任职地,由此形成了“钱随官走”现象。钱先航和曹廷求在2017年利用央行大额支付清算系统数据,在匹配省委书记个人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地方政府官员对区域资金流动的作用。研究显示,与非任职年份相比,在任职期间,官员出生地与来源地的资金会更多地流入任职地,从而验证了“钱随官走”现象。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也是引起资本跨区域流动的重要原因,范子英在2020年的研究,以及吕炜和邵娇在2020年的研究都表明,地方官员拥有的政治资本越多,其所在地获得的财政转移支付就越多。毛捷等人2022年基于2007—2018年中国地级市城投债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城投债增长对资金跨区域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城投债显著弱化了本地投资与本地储蓄间的关系,促进了区域间资金流动,起到了以债引资的作用。范子英和周小昶在2022年以所得税分享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财政激励对区域资本要素市场整合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所得税分享改革降低了地方企业的税收分成,于是地方政府对国有资本放松了管制,因而地方国企显著增加了在异地设立子公司的数量。地方政府财政收支非对称分权可以通过企业异地投资渠道影响区域资本流动。具体来说,据谢贞发2023年的研究,财政收支非对称分权特别是支出分权超过收入分权的非对称性对企业投资设立异地子公司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而促进了资本跨区域流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不断强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配置资本要素已成为各经济主体的共识,其对资本的优化配置,对区域资本流动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是中国资本跨区域流动的主要驱动力。
李群和赵嵩正在2005年认为资本流向某个地区的动力取决于资本流入该地区能带来的潜在收益,该收益的大小则取决于该地区的技术水平、资源禀赋、交通基础设施、经济运行机制等因素相互叠加所形成的整体经济环境的好坏。余壮雄等人2010年基于新古典理论框架建立了一个两地区竞争模型,以研究FDI如何影响区域资本流动。结果显示,FDI的进入会造成资本在区域内形成一个先流入FDI进入的地区,然后再流出该地区的过程。王喜和赵增耀在2014年将FDI纳入自由资本模型,构建了一个分析FDI如何影响资本跨区域流动的理论模型,并实证验证了FDI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表明,FDI通过市场规模扩大效应和资本供给拥挤效应抑制了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动,同时,FDI抑制区域资本流动的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任晓红等人2011年认为,市场潜力能显著促进省际资本流动,是影响资本跨省流动最重要的因素;而拥挤成本、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程度则会抑制省际资本流动。蔡翼飞等人2017年的研究发现,资本流入西部地区主要是政策倾斜导致的,中东部地区资本流入和流出则主要是市场力量的结果;随着时间推移,政策导致的资本流动在减弱,市场导致的资本流动在不断增强,这表明区域资本流动格局逐渐进入了依靠市场力量就能实现平衡的阶段。曹廷求和张翠燕在2021年认为,与产权制度相比,完善的市场化契约制度对资本更具吸引力,因此,不断改进和完善契约制度能够有力推动资本在区域间自由流动。杨继彬等人2021年提出,持续完善的市场化营商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动。
一些学者从企业层面着手,基于微观视角研究了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因素。企业迁移是引起资本在区域间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据魏后凯和蔡翼飞2009年的研究,蒋媛媛2009年的研究,21世纪初以来,东南沿海制造业企业了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的步伐,从而带动了区域资本流动。金达(Kinda)2010年从物资资本、融资便利度、人力资本及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角度,考察了企业投资和选址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曹春方等人2019年的研究发现,集团总公司所在地对异地的信任程度会对企业集团在异地设立子公司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区域资本流动。杨继彬等人2021年使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CESS)省际双边信任调查数据,基于企业异地并购视角,研究了省际双边信任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研究显示,收购企业所在地对目标企业所在地的信任程度和目标企业所在地对收购企业所在地的信任程度,对地区间并购频率及规模均会产生显著作用,从而推动或阻碍区域资本流动。吴倩等人2020年从企业异地并购视角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开通激励了通车城市间企业异地并购行为,推动了资本在地区间的流动,并且在城市间有较多直达高铁和彼此信任程度较低的样本中,高铁开通的作用更为显著。马光荣等人2020年基于2006—2018年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据,探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通车后,上市公司在异地投资规模明显增加,同时,高铁对区域间资本流动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不对称性,高铁通车使资本从中小城市净流入大城市。余婕等人2022年从企业异地并购的视角探讨了风险投资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研究认为,风险投资能促使被投资企业扩大异地并购规模,从而推动资本跨区域流动。虽然机构跨区域持股会影响企业异地并购,从而引起资本跨区域流动,但机构跨区域持股对异地并购事件的影响与目标企业所在地市场垄断程度密切相关。王垒等人2023年的研究表明,垄断程度越低,发生异地并购事件的概率越高。据余典范等人2023年的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压缩交易成本与费用、优化内部组织结构等途径实现,从而促进企业投资设立异地子公司,因而加快了区域资本流动。洪小羽等人2023年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开放后,虽然投机效应制约了企业异地投资行为,但信息不透明程度的下降和融资约束的缓解能显著促进企业异地投资,最终资本市场开放对区域资本流动表现出正向作用。
邓(Deng)和王(Wang)2016年利用中国的省级层面数据,考察了资本流动模式与经济体制变迁的关系。研究表明,国内制度因素在塑造资本流动模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范欣等人2017年提出,地区间地理障碍在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下被不断消除,有效促进了资本等要素的区域间流动。段(Duan)等人2021年利用中国风险投资和高铁建设数据设计了一个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资本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某个城市新开通一条高铁线路后,将会使该城市风险资本流入和流出规模分别增加1.0%和1.6%。鲁德(Crude)和霍夫曼(Hoffmann)2017年认为,各省人口特征是影响资本省际流动的重要因素。钱(Qian)等人2018年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了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及其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区域资本流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某个省份的资本流动受到其他省份的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