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原则是指,以实现预设目标为导向,激励运动员积极参与,并在为运动员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条件下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训练原则。这项原则将激励运动员积极刻苦训练与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运动员健康两个范畴辩证地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组织训练活动重要的指导思想。导向激励可来自被激励者内部,也可来自外部,即动机激励与社会激励。
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运动员的竞技潜力,这对运动员的机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给运动员的健康带来了风险。因此,必须明确地把保护运动员的健康放在首位,认真贯彻健康保障原则。为运动员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既是对运动员基本健康权的尊重与保护,也是运动员能够坚持多年系统训练、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必要条件。国内外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也在其训练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健康训练的重要性。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只有辩证地认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可能发生的矛盾,不断地激励运动员主动训练、刻苦训练,同时密切关注、切实保障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更好地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才能使训练取得成功。
1.树立正确的参训动机,协调兼顾集体与个人的利益
运动员从事竞技体育是有目的的行为,参训目的的定位对于运动员参训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教练员需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运动员认识到参加竞技运动训练、获得优秀运动成绩对国家、民族、家庭及个人的重要性及其具有的巨大社会价值,使运动员从中得到鼓舞和激励,保持积极自觉的训练态度。同时,要注意协调兼顾集体与个人的利益,使运动员把为集体争光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与体现个人人生价值、创建高质量的家庭和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运动员强烈的目标动机,使其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实现训练目标。
2.以人为本,加强医务保障
关注运动员身体健康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在训练活动中的重要体现。同时,作为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运动员的健康状况对于训练活动的组织进行以及训练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得到高度的重视。因此,需要建立完整的健康保障体系,包括日常的医务监督、定期的健康体检、及时的医药治疗和发生意外伤病时的应急机制。
3.做好目标控制和信息反馈,并及时调节
对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实施目标控制、加强信息反馈并及时进行调节是顺利贯彻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原则的重要前提。运动员的一切训练活动都是为了训练目标的完成而设计和组织的,训练周期的安排、训练内容的确定、训练方法的选择、训练负荷的把握都应服务于这一目标,而不应盲目地使运动员硬性完成某一负荷量度的运动,不应强制运动员去参加干扰其主要训练任务的商业性比赛活动。要对运动训练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控,准确把握运动员技术战术掌握的质量与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运动员体能发展状况与负荷后的机体反应,准确把握运动员心理活动的状态与变化,准确了解运动员的专项认知水平与专业知识水平,并及时反馈给教练员和运动员,以便对运动训练计划、训练的实施与要求做出科学合理的调节,以做到不断激励运动员刻苦训练的同时,切实关心并保障运动员的身心健康。